從燒肉店到鎮上靈魂食堂──福岡「區役所食堂」的50年家常香氣
早晨七點半,區役所的味道甦醒
清晨7點半,福岡縣粕屋郡的國道607號邊,一道熟悉的身影推開了餐廳的鐵門。
57歲的店主御手洗淳也(Junya Mitarai),在這裡工作了超過三十年。
這間名為「區役所食堂(Kuyakusho)」的餐廳,自1973年創業以來,始終是當地居民的「胃之故鄉」。
無論是上班族、司機、附近店主,還是老顧客,大家都說同一句話:
「這裡的飯,像媽媽煮的一樣溫暖。」
家族的延續──85歲老父親仍在招呼客人
這家店的靈魂,不只在菜式,更在一家三代的努力。
如今由御手洗先生掌舵,但85歲的老父親仍堅持每天來店裡幫忙點單、上菜。
他笑說:「我們從燒肉店起家,到現在還能天天開門,靠的就是不偷懶、不將就。」
廚房裡一切都乾淨整潔,牆上掛著母親留下的標語——「讓客人吃得安心,就是最好的調味料」。
從燒肉香到炒什錦麵──「燒炒麵」的誕生
區役所食堂最有名的料理是燒炒什錦麵(焼きちゃんぽん)。
這道料理融合了炒麵與長崎什錦麵的特色:
以濃郁豚骨湯作底,加入新鮮豬肉、魷魚與蔬菜,再以大火快炒,
收汁後湯濃味香、麵條滑順。
一位常客說:「這味道不油不膩,和白飯一起吃剛剛好!」
價格親民──800日圓(約港幣42元),
份量十足,難怪幾乎每桌都會點上一份。
每日更換的家常套餐──炸肉餅與薑燒豬
除了招牌什錦麵,區役所食堂還有令人期待的每日定食(800日圓)。
那天的主菜是炸肉餅:先將洋蔥以牛油炒香,再混合絞肉、麵包粉製成圓形,炸得金黃酥脆。
搭配自家製醬汁,外皮香脆、內裡多汁。
另一道人氣菜是薑燒豬定食(1000日圓),
薄切豬肉以生薑與味醂醬汁炒香,配上福岡產白飯與味噌湯,令人食指大動。
有常客笑說:「吃完一整份,還會想再添飯。」
一切手作──從味噌湯到烤肉醬
店裡沒有任何現成調味品。
味噌湯、沾醬、燒肉醬,全是自家秘方。
御手洗先生說:「這些味道,是父親和母親一起研究出來的,我只是在延續他們的味覺記憶。」
他特別強調米飯:「米是料理的靈魂,煮得好,客人第一口就會笑。」
他使用粕屋本地出產的米與蔬菜,蛋則來自合作多年的「美卵(Mihoran Egg)」農場。
熟客專屬菜單──從炒烏冬到「內臟什錦」
有些菜單是熟客點出來的。
例如「內臟什錦(ホルチャン)」,是常客要求加入豬內臟版本的燒炒什錦麵。
另一位老客人最愛點「炒烏冬(焼うどん)」,
他笑說:「這是我心中的媽媽味。」
即使是看似平凡的炒飯(700~900日圓),
也能炒出香氣逼人、粒粒分明的金黃米飯。
一輩子的顧客,一家人的餐桌
有位附近摩托車店的老闆,四十年如一日讓區役所食堂送午餐。
他說:「他們的炸肉餅和味噌湯是我每天的動力。」
也有客人全家三代都在這裡吃飯——從學生時代到退休,從父母帶孩子到孫子學走路。
御手洗先生感性地說:
「客人從年輕吃到老,看到他們變成爺爺奶奶,
我就覺得自己做對了一件事。」
結語:半世紀的香氣,家的味道
從1973年至今,「區役所食堂」歷經五十年歲月,
從燒肉店轉型為町民食堂,依然屹立不倒。
秘訣不在於華麗的料理,而是那份誠懇、實在與家庭的溫度。
這裡的每一道菜,都像是在說:「歡迎回家。」
YouTube專欄名稱:Japanese Noodles Udon Soba Fukuoka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QiMTjC5Ez1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