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竹屋──福岡老字號烏冬蕎麥店的職人之心】
在福岡縣筑後地區,有一家自1981年開業以來深受當地人喜愛的烏冬蕎麥店——「竹屋(Takeya)」。
這家店不僅是麵食老饕的聖地,更是傳承職人精神與地方文化的象徵。從每日清晨的準備開始,到香氣四溢的湯頭、彈牙的烏冬與手打蕎麥,每一碗都蘊藏著創辦人半生的堅持。
早晨七點半:職人們的一天開始
早上七時二十四分,竹屋的員工陸續到店,換上室內拖鞋、進入潔淨的廚房。
他們遵循嚴格的HACCP衛生管理制度,明確區分「外部區域」與「內部廚區」,每天清洗冰箱,保持廚房如新。
七點半,湯頭開始熬煮,另一邊則開始揉製烏冬麵團——以鹽水和麵,反覆踩踏出嚼勁,再靜置醒麵。
這些看似平凡的動作,是竹屋40多年來的日常,也是他們能端出「福岡最柔韌烏冬」的秘密。
竹屋之名:從失敗到重生的象徵
創辦人今年68歲,26歲時辭去原有工作創業。
他笑著回憶:「那時候也可能會失敗,但我想像竹子一樣——就算被砍斷,也能從別的地方重新長出。」
「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時刻,我希望自己能在這些關鍵時刻下決定、不懶惰地前進。」
正因如此,他將店命名為**「竹屋」**——象徵堅韌、重生與不屈。
他說得很樸實:「我只是想做出讓客人覺得『好吃』的東西,那一句話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」
傳統與創新並存的味道
竹屋的湯底極為講究,只以昆布、鰹魚、醬油與味醂熬製,不添加化學調味料。
店主笑著說:「以前我們會讓湯滾沸,但後來發現那會破壞風味,反而多此一舉。」
除了湯頭,他們還會親自前往八女採購新鮮蔥花,寧願花多一點,也要確保食材「新鮮、安全、可口」。
在蕎麥方面,竹屋更是地區的先驅——
他們使用來自熊本與福岡的蕎麥,於店內自設石磨研磨,讓蕎麥香氣完整保留。
這份對品質的堅持,也讓竹屋成為**「筑後烏冬推廣協會」**的創會店之一。
筑後烏冬的自信
「筑後烏冬」誕生於2004年,源於店主希望讓這片土地的烏冬也能如「讚岐烏冬」般為人熟知。
他解釋:「我們這裡的烏冬,比讚岐更柔軟,卻依然有彈性;而且因為本地稻米好吃,所以形成『麵配飯』的文化。」
因此,竹屋的菜單上除了烏冬、蕎麥外,還有各種飯糰與壽司——香氣滿溢的「雞肉牛蒡飯糰(かしわおにぎり)」、芥末豆皮壽司等,都是地區限定的滋味。
職人的手感:透明麵條與平滑口感
上午十點過後,開始製作外賣用的烏冬。
一份約250克,煮熟後仍保持「軟而有彈性」的口感。
當湯汁淋上,麵條微透光澤,入口滑順卻不糊爛。
店主指著麵條說:「看到這種透明感,就知道煮得剛剛好。」
11點開門:香氣滿室的午餐時光
中午時段,竹屋的座位總是坐滿。
桌上放著一味粉、柚子胡椒等佐料,氣氛平靜而溫馨。
常客笑說:「我從孫子還在讀幼稚園就帶他來,現在他都三十幾歲了!」
人氣菜式包括:
牛蒡天婦羅烏冬(530日圓)
豬肉牛丼定食(930日圓)
竹屋定食(1370日圓):烏冬、天婦羅、牛丼三合一
炸蝦蕎麥麵(850日圓)
芥末豆皮壽司(200日圓)
竹屋的靈魂:一碗湯的溫柔
每一碗烏冬都以淡雅的湯頭為靈魂,
配上香脆的天婦羅、鬆軟的牛肉飯,構成了最地道的福岡午餐。
「這裡的蕎麥真的滑順又香,我試過附近好幾間,還是竹屋最出色。」
另一位客人則笑著說:「那個芥末豆皮壽司,外面找不到,太棒了!」
結語:一碗麵、一段人生
在福岡這片土地上,竹屋不只是餐廳,更是一段地方文化的延續。
從每日凌晨的湯氣,到客人滿足的一句「好食」,
每個細節都體現著「誠心、潔淨、堅持」的職人精神。
竹屋的創辦人說:「我這一生能做這份工作,真是件幸福的事。」
在那碗清淡卻有深味的湯中,藏著他對人生最真摯的詮釋。
YouTube專欄名稱:Japanese Noodles Udon Soba Fukuoka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AidhwNICja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