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阪昭和風味美食之旅:從懷舊烏冬到米芝蓮大阪燒,一天吃遍庶民經典】

在繁華的大阪,除了章魚燒與串炸之外,還有許多保留昭和氣息的庶民美食。這次 KT EATS 來到大阪西區與港區一帶,尋找那些開業數十年、至今仍深受當地人喜愛的老字號名店。從手打烏冬、油粕湯、懷舊燒麵,到米芝蓮推薦的大阪燒,每一口都是時代的味道。

一、半世紀老舖的手打烏冬與懷舊甜薑水

旅程從西區靠近京瓷巨蛋的老街開始。這間已有 50年歷史的烏冬店,外觀仍保留昭和時代的木造門面。店前的木箱中擺著自家製手打烏冬,木質結構能自然調節濕度,讓麵條保持彈性。

下午三點仍客滿,從小孩到長者都愛這裡的味道。店門口還有販賣「冷薑糖水(ひやしあめ)」,以薑汁與麥芽糖調製,入口甜中帶辣,沁涼又懷舊。那份微辣的甘甜,彷彿讓人穿越回昭和夏日的午後。

二、關西風關東煮與油粕烏冬:在地人的溫暖滋味

大阪人所說的「關東煮(関東煮/かんとだき)」與東京的「おでん」略有不同——湯頭較淡、帶甜味。這裡的關東煮每串只要120日圓,牛筋更只要200日圓,CP值高得驚人。牛筋燉得軟糯入味,配上微甜高湯,溫暖又滿足。

再來一碗油粕烏冬(かすうどん)。湯底濃郁香滑,麵條有嚼勁;而主角油粕——是將牛內臟慢火炸至外脆內軟的食材,咬開後滿溢濃厚牛香。這是大阪南河內的鄉土料理,高蛋白、低脂肪且含豐富膠原蛋白,如今在關東已難得一見。

若有機會到大阪,一定要試這碗「油香四溢的烏冬湯」,那是地道大阪的味覺記憶。

三、懷舊燒麵與迷你豬排丼:昭和味的幸福組合

店內的鐵板燒香氣四溢,除了烏冬,豚肉煎蛋燒麵 也是人氣料理。鐵板上油花四濺,香氣撲鼻。麵條彈牙,拌入關西特有的濃厚甜醬,鹹甜交融,勾起無數人童年的回憶。

迷你豬排丼則是因應熟客要求誕生的菜式。厚切炸豬排外酥內嫩,蛋汁滑順包裹米飯,醬汁以高湯調味,口感溫柔不膩。即使是「迷你」份量,也誠意滿滿。

四、玉出站旁的米芝蓮必比登大阪燒

接著前往大阪地鐵四橋線 玉出站,車站旁有一家被選入 米芝蓮必比登推介與食べログ百名店 的人氣大阪燒店。創業於1976年,至今仍每日大排長龍。

菜單極為簡單——只有大阪燒、燒麵與卷燒,但食材可自由選擇:魷魚820日圓、豬肉890日圓,價格明朗。老闆堅持現煎現上桌,客人可按喜好添加甜醬、辣醬或「泥醬(どろソース)」。這種以伍斯特醬底沉澱物製成的泥醬帶有濃烈辛香,與甜醬混合後風味層次豐富。

海鮮卷燒中放滿魷魚、蝦仁與豬肉,內裡鬆軟、外層焦香。因無添加麵粉,能直接品嚐食材原味。搭配鐵板熱氣與店員親切的招呼,整間店洋溢著大阪人特有的人情味。

五、香脆大阪燒與泥醬的完美平衡

鐵板上的大阪燒厚實蓬鬆,表層香脆到能聽見「喀嚓」聲。豬肉油香四溢,包裹滿滿高麗菜,卻仍保持清爽口感。再淋上自家調製的泥醬與甜醬,鹹香辣甜一體,令人上癮。
所有食材皆使用本地新鮮貨,連天婦羅都由附近魚店供應。這份堅持,成就了「最強大阪燒」的名號。

結語:大阪的味道,是人情與時間的香氣

從京瓷巨蛋到玉出站,這趟旅程不只是吃,而是一次味覺的時光旅行。
昭和風的木門、香氣四溢的鐵板、親切的店員——這些細節構成了大阪的靈魂。
在這裡,美味不僅是味道,更是一種溫度,一段時代的延續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KT EATS / グルメ名店食べ尽くしch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_ZEqPFne0ng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