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東京百年老舖的溫度】職人手中的「一尾蝦」——日本橋《尾張屋》的天婦羅蕎麥魂
一碗蕎麥的準備,從凌晨四點開始
東京,一個天微亮的早晨。
《尾張屋》,一家自1860年創業的老字號蕎麥麵店,
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了每日的準備。
店長從凌晨四點起便在廚房忙碌。
他拿出一大袋鰹魚削片,熬煮一個半小時,
那是整日湯底的靈魂。
「這第一輪的高湯濃得看不見鍋底。」他笑著說。
接著調入以醬油、味醂、砂糖製成的「かえし(Kaeshi)」基底,
再用甜酒與第二輪淡湯混合,
這份「溫蕎麥湯底」足以供應三百多碗天婦羅蕎麥麵。
至於冷蕎麥的湯汁,則要使用名為「上がえし(Jōgaeshi)」的版本,
鹹香更濃、回味更厚。
職人的手藝:一尾蝦的細節
在一旁,師傅正小心處理虎蝦(Tiger Shrimp)。
「這種蝦難得,體型大、肉厚。」
他邊說邊拿起蝦子,用刀在腹部輕劃幾刀。
「蝦有弧度,用手這樣切開,就能把它弄直。」
他用手掌輕輕按壓。
「厚度均勻,炸的時候熟度才會一致。」
每一尾蝦都要經過這樣的手工處理,
然後才會被送入熱油鍋中,用**太白芝麻油(Taihaku Sesame Oil)**慢炸。
這種油混合了生芝麻油與焙煎芝麻油,
香氣細緻、口感清爽,
就算吃上兩尾大蝦,也不會覺得膩。
「四分鐘內上桌」的堅持
「我希望從客人點餐到上桌,不超過四分鐘。」
老闆說。
這份速度的背後,是精準的節奏與數十年的經驗。
自江戶時代以來,蕎麥麵與天婦羅就被視為日本的「快餐」,
講究的是「熱、快、香」。
油鍋中金黃的蝦天婦羅,搭配現煮蕎麥麵,
湯頭裡是濃郁的鰹香與淡淡的甜味。
客人一邊吸麵,一邊讚嘆:
「這碗真的是極品!」
一碗蕎麥裡的老顧客
在用餐區裡,坐著一位八十七歲的常客。
「我從六十年前就開始來了。」他笑著說。
「今天打完棒球回家的路上,又順道來一碗。」
他用筷子夾起幾乎要從碗裡掉出的巨蝦,
咬下一口,滿足地說:「油真好!
天婦羅的關鍵就是油,不好的油會讓整個味道毀掉。」
百六十年的職人風景
尾張屋不只是蕎麥麵店,更是一段傳承。
從江戶末期至今,已有一百六十年歷史。
現任經理大島先生說:「我十八歲進來,如今六十三歲了。」
他在這裡待了四十五年,
仍每天親自準備湯底、檢查油溫、甚至自己炸第一尾蝦,
並在開店前供奉於神壇,祈求平安與感謝。
冬日限定:柚子切蕎麥與鴨肉香
冬天時,尾張屋會推出限定的**「柚子切(Yuzu-giri)」**蕎麥,
把新鮮柚子皮揉進蕎麥粉中,
入口帶著淡淡果香。
另一款「鴨南蛮蕎麥(Duck Nanban)」則用上肥嫩鴨肉與蔥段,
溫潤的湯頭中混著淡淡的煙燻香氣。
這些季節限定的料理,
讓老顧客們一年四季都有理由回來。
一尾蝦、一碗湯、一種態度
當大島經理結束早上的備料後,他會簡單吃個早餐、打個盹。
「這很重要,」他笑著說,「睡一下,下午才有力氣繼續炸蝦。」
這種平凡卻踏實的節奏,
正是日本料理職人精神的縮影:
在時間與味道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。
尾聲
在東京這樣的都市裡,《尾張屋》靜靜守著傳統。
從一鍋湯、一尾蝦、一碗蕎麥開始,
傳遞的是對食材的敬意與對顧客的真誠。
一位老顧客離開時微笑著說:
「這裡的天婦羅蕎麥,是我六十年來的日常。
不吃,就覺得今天還沒開始。」
YouTube專欄名稱:東京烏冬面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mI7iEtAz6F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