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熬出的雲湯:大阪天王寺「烏冬餐廳 Ubara」的職人日常

從地鐵口走出的香氣

在大阪市天王寺區,從大阪上本町站步行五分鐘,便能找到一間名為「烏冬餐廳 Ubara」的小店。
這家店外表樸實無華,但當你推門進去,立刻能聞到湯底的香氣。
老闆正在廚房裡專注地熬湯,桌上放著昆布、炸豆腐與柴魚片——這是烏冬靈魂的三大要素。

他熟練地撈起柴魚片,說:「我用了兩種不同的鰹魚片,一種用在湯底,一種作為配料。」
原來,早期他用的柴魚片質地偏硬,後來有位在魚店工作的朋友介紹了更薄、更滑順的款式。
「現在這款很輕,很香,也更能融入湯裡。」

不追求清湯的烏冬哲學

在許多烏冬職人追求「澄清高湯」的時代,Ubara 的老闆卻堅持另一套理念。
「以前的師傅說,湯要濃,要有雲才好喝。」
因此,他在高溫下熬湯,讓湯底略帶混濁,風味更厚實。
這份「不透明的美學」,反而成為這間店最鮮明的個性。

從學徒到獨立

問起他的經歷,他笑說自己是「烏冬與蕎麥的混血兒」。
「以前在幾家烏冬、蕎麥店都工作過,最後一間是在『三番街的Umugi』學做麵的。」
在那裡,他接觸到日本知名製麵設備品牌「Yamato」的機器,一試便愛上。
「我喜歡那種麵條的口感,所以後來自己也買機器回來,用他們的麵粉,全部手工自製。」

每天凌晨四點,他就起身開始壓麵。
「我前一天先讓麵團熟成,到凌晨再開始壓麵成形。這樣做出來的麵,筋性最穩。」
說這句話時,他的手依然在動,動作自然流暢,像是與麵團對話。

尋找最完美的狐狸豆腐

Ubara 的另一道代表作,是「狐狸烏冬(Kitsune Udon)」。
但這道菜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。
「以前我做不出理想的炸豆腐,口感或味道總差一點。」
直到有位顧客主動介紹了一家豆腐店,「我才終於找到最合適的那款。」
他笑著補一句:「是客人讓我重新開始賣狐狸烏冬的。」
這份與顧客的互動,也成為他持續改進料理的動力。

套餐與人氣菜色

店裡的菜單雖不多,但每一項都精緻:

A 套餐:雞天丼(Chicken Tempura Bowl)

B 套餐:迷你天婦羅丼(Mini Tempura Bowl)

舞茸 BK 烏冬(Maitake BK Udon):以新鮮舞茸炸成酥脆天婦羅,香氣濃郁。

咖喱烏冬(Curry Udon):濃厚湯底與滑順麵體融合,暖胃又過癮。

他輕輕端上熱氣蒸騰的烏冬,笑著說:「請慢用。」
那一碗湯,不是完美的清澈,而是溫厚的人情味。

湯與時間的溫度

烏冬餐廳 Ubara 沒有華麗裝潢,也沒有大聲喧嘩的宣傳。
只有每天清晨開始的湯香、凌晨壓製的麵團、以及那句熟悉的「謝謝」。

當顧客喝下第一口湯時,或許並不知道,這碗看似簡單的烏冬,
其實承載著一位職人從凌晨四點到夜晚的全部時間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日本烏龍麵蕎麥麵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TFXR55-niog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