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鍋火,造就「炒飯天才」——人氣日式食堂的成長物語
一年之間,從地方小店變成國際名店
一年前還是地方隱世食堂的這家店,如今門外早已排滿遊客。店主年輕卻沉穩,手握鐵鍋,火光照亮專注的神情。
這一年間,來客從日本各地擴展到全世界。YouTube頻道的點擊數破千萬,外國旅客慕名而來,只為那一碗「尋常卻不平凡」的炒飯。
「一年前我還在懷疑要不要繼續做下去,沒想到變化這麼大。」年輕店主語氣平靜,卻掩不住自豪。
才能與苦練:從炒飯開始的修煉之路
店主每天重複的動作,是握鍋、翻炒、灑鹽。
「チャーハン(炒飯)是我最常做的,幾乎每天都在炒,數量已經不記得了。」
經過無數次鍋火的洗禮,他的手腕力道、翻鍋速度、火候控制都大幅提升。
「現在的我,比一年前完全不同。那時候還有些菜做不出來,現在即使我不在,店裡也能順利運轉。」
他的傷痕也增加了,掌心被鐵鍋燙得更厚,但他笑著說:「這就是成長的印記。」
與父親的味覺對話:鹹與甜之間的修正
有一年冬天,父親來店裡吃他做的「肉韭菜炒」。
「太鹹了。」父親一句話讓他心裡一沉。
他沒爭辯,只是回到廚房反覆調整比例。
一年後,父親再訪,「這次好吃了。」那一刻,比任何獎勵都讓他感動。
這場「鹹淡之間」的較量,是父子之間最溫柔的傳承。
炒飯的靈魂:鍋氣與節奏
他熟練地握起鍋柄,火苗在鍋底跳動。
米粒在空中翻飛,與蛋香、蒜香、油香交織成金黃色的浪潮。
「炒飯看起來簡單,其實是節奏的料理。鍋氣、火候、速度,全都要掌握在一瞬間。」
客人點「大盛」(大碗),飯量是普通的兩倍,上面再鋪兩片厚切肉與半熟蛋,蛋黃微流,淋上特製醬汁——濃郁卻不膩。
每一口都像是對努力的回報。
忙碌的日常:從學生到職人
這位年輕的料理人仍是學生。
白天上課,晚上立刻趕回店裡;週末則全力支撐營業。
「學校的課業很重,還要準備調理師資格考,但能在現場實踐,是最好的訓練。」
他不只是廚師,更是管理者。
他隨時觀察客席,留意每一道菜的出餐時機。
「我不想讓客人久等,看到他們滿足的表情,就不覺得累。」
從街角食堂到海外夢想
「我希望有一天,能在海外開分店。」
他語氣平靜,但眼神堅定。
這不只是對事業的期望,更是對味道的自信。
從小小的鐵鍋起家,經歷無數汗水、失敗與燙傷,他用一年時間,讓炒飯的聲音成為一種節奏、一種語言。
那是日本街角的日常味道,也是努力不懈的象徵。
YouTube專欄名稱:SugoUma Japan/日本料理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QBKtlDKBCp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