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子聯手的鐵板燒傳奇——烤和牛內臟、炒飯與御好燒的極致日常
熱氣中的開始:鐵板與親情的共鳴
大阪近郊的一家鐵板燒店,沒有奢華的裝潢,卻總是人聲鼎沸。
鐵板上傳來的滋滋聲,不僅是牛油的香氣,更是父與子兩代料理人的默契節奏。父親是老字號肉商出身,年輕時在神戶與但馬地區親自參與競標整頭和牛,熟知每個部位的質地與油花。如今,他將這份經驗傾注於自家的「スタミナ一番(Stamina Ichiban)」——一家以和牛內臟、炒飯與御好燒聞名的地道鐵板燒餐廳。
湯煮、拍打與火候:職人堅持的柔軟與深味
這裡的料理沒有捷徑。
父親堅持所有內臟都要先經過「湯煮」——用熱水汆燙,去除多餘油脂,再慢慢滲入調味。
「直接下鐵板會太硬,我要的是入口即化。」
他邊說邊敲打「てっちゃん(牛腸)」與「タン下(舌下肉)」,拍打讓筋纖維斷開,也讓調味更深入。
調料看似簡單:蜂蜜、牡蠣醬油、韓國辣椒粉、生薑與蒜末。
但這一鍋「甜、鹹、辛」的交響曲,必須用低火慢煮至入味,才能成為客人最愛的那句:「這裡的ホルモン(牛內臟)真軟!」。
父與子的節奏:火光中的對話
餐廳的小小鐵板,就是兩代人的舞台。
平日裡,父親獨自忙碌;假日,兒子會放下工作回來幫忙。「能和兒子一起做飯,這是最大的幸福。」父親說。
兒子笑著回應:「我什麼都還在學,但只要能幫上忙,就值得。」
他們並肩切菜、翻炒,時而對話、時而沉默,唯有鐵板上的節奏聲始終一致——那是無聲的默契。
御好燒的靈魂:發酵與長芋的香氣
店內另一道招牌,是加入大量山藥泥(長芋)的御好燒。
父親在麵糊中混入鹽麴,讓麵粉稍作發酵,使外層酥香、內層柔軟。
攪拌、靜置、翻面——每一步都像是呼吸般自然。
大阪老饕最愛的,是那層「梅子特製醬」在鐵板上焦化後的微苦與酸香,與麵糊的甜味交織成層次豐富的口感。
鐵板上的交響曲:御好燒、炒飯與和牛脂香
「料理人就像指揮家。」父親笑著說,鐵鏟是他的指揮棒。
他先炒出蔬菜香氣,再放上預煮過的牛腸與牛筋,油香瞬間瀰漫整個空間。
接著倒入米飯、雞蛋、芝麻油,手腕一翻,火光閃爍。那香氣,連街口的路人都會被吸引而來。
客人們圍坐在鐵板前,邊看、邊聞、邊等那一聲:「好了,請慢用!」
一盤料理的重量:從汗水到笑容
當第一口炒飯入口,油香與蛋香融合,伴隨微辣的牛脂,滿嘴濃郁。
常客誇讚:「這是我吃過最有靈魂的鐵板飯!」
父親總笑著回一句:「不夠滿意?那就免費!」——這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信心。
在他眼中,料理的價值不在價格,而在能否讓人微笑離開。
火花與親情的味道
午市結束後,鐵板上仍餘溫未散。父親收拾器具,兒子輕輕遞上一杯茶。
「人生短,想做的事就去做。」
這句話,是父親對兒子的叮嚀,也寫在整家店的靈魂裡。
這家名為「スタミナ一番」的小店,也許外觀普通,但鐵板上每一次的翻炒聲,都是兩代人心意的回響。
那不只是料理,而是一段關於家、關於熱情、關於時間淬鍊的故事。
YouTube專欄名稱:SugoUma Japan/日本料理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CW6D6EZML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