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作品的版權爭議 創新與法律的博弈

生成式人工智能近年迅速普及,應用於文字、圖像、音樂甚至影像創作,改變了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。然而,隨着AI的普及,版權爭議亦不斷升溫:AI生成作品的版權應該屬於誰?在訓練過程中取用大量資料,是否涉及侵權?這些問題已成為全球熱議焦點。

全球法律戰持續升溫

隨着AI技術發展,各地接連出現訴訟,爭議集中於兩大範疇:一是AI生成的作品能否受版權保護;二是訓練模型時取用版權作品,是否侵犯了創作者的權利。不同司法管轄區有不同處理方式,但仍未有統一標準,導致不少灰色地帶。

香港擬修訂版權條例

面對這股潮流,特區政府計劃於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《版權條例》修訂草案,建議引入「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」。草案提出,除非版權持有人事先聲明反對,否則日後使用版權作品訓練AI,將不被視為侵權。這意味著AI企業可在更寬鬆的環境下進行技術研發。

平衡創新與保障的難題

新建議或有助推動AI產業發展,但同時引發關注:若缺乏清晰規範,創作者的利益會否被忽視?版權持有人若要逐一聲明反對,成本或難以負擔。如何在推動創新與保障創作人權益之間取得平衡,成為香港立法的重要考驗。

結語

人工智能的應用日益廣泛,版權爭議卻仍無定論。香港若要在新一輪科技競賽中佔一席位,修例只是第一步,更需建立透明、公平的制度,才能同時保障產業發展與創作者的合法權益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JpiN4eKPyxk?list=PLKoXXVQa3yxAztxiKBtR0jZgBXG1cLUq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