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石良「研」:科研背後的堅持與希望
科研,常被視為高深莫測、遙不可及,但其真正的價值,往往就在於能否為人類生活帶來實際改變。然而,走在科研道路上的人,並非一帆風順,而是要不斷在未知的領域中摸索,經歷無數失敗與嘗試,才能迎來突破的可能。
1. 科研並不「離地」
大眾或許覺得科研艱澀難懂,但其終極目標,其實是貼近人類生活。從醫學到科技,每一項研究若能轉化為解決方案,就能切實改善病患或公眾的生活質素,甚至拯救生命。
2. 對抗不治之症的執着
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,二十多年來專注於罕見病「小腦萎縮症」的研究。這是一種至今仍無藥可治的疾病,病人及家屬長年承受痛苦。陳教授深知這條科研路困難重重,但仍堅持希望能研發出新藥,為患者帶來一絲曙光。
3. 屢敗屢試的科研精神
科研人員每天的工作,並非光鮮亮麗,而是無數次的失敗與重來。正因為他們願意在一次次的挫折後再度起步,科學才得以邁向新境界。這種「金石良研」的精神,不僅是對專業的執着,更是對人類福祉的承諾。
結語
科研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,需要時間、耐力與信念。無論結果能否即時看見,科研人員的努力,已為未來埋下希望的種子。當新藥終於面世的那一天,那份堅持與汗水,將會轉化為病人和家屬眼中的光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8p3EYtaSfs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