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樓維修無期 社區安全的隱憂

香港的城市天際線,不單由新落成的高樓大廈構成,亦有不少歷史悠久的舊樓。這些舊樓原本承載了社區的生活痕跡,但隨着樓宇老化,維修問題逐漸浮現,更因部分投資者收購後等待重建而拒絕投入資源維修,令安全風險日益增加。

投資者收購與維修矛盾

不少舊樓被收購後,業主選擇「坐等重建」,而非投入資金維修。這種做法不但令樓宇狀況持續惡化,更可能對鄰近居民和社區環境構成威脅。隨着樓巿不景,重建進度放緩,這種問題更有惡化之勢。

舊樓數量將倍增

根據推算,20年後舊樓數量將會增加一倍,代表更多大廈面臨結構老化、設施殘舊的問題。當舊樓持續增多,而維修卻未有同步跟上,對市區整體居住環境將是一大挑戰。

驗樓制度與執法不足

2023年,本港有2,700幢大廈逾期未遵從驗樓通知書,但最終只有110幢被檢控,僅得兩宗罪成個案,最高罰款亦只是4,500元。如此低的執法率和輕微罰則,難以對業主構成真正阻嚇力,亦令制度形同虛設。

政府措施能否奏效?

政府近年推行「樓宇更新大行動2.0」等計劃,要求業主履行維修責任,但成效仍然存疑。當部分業主有心無力,部分投資者有意無視,單靠政府計劃是否足以解決問題,值得社會反思。

結語

舊樓維修問題已不只是個別大廈的煩惱,而是攸關社區安全與城市發展的隱憂。若制度缺乏阻嚇力,政策未能切中要害,舊樓危機或將隨時間進一步惡化。香港要在發展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,才能確保城市健康延續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_sinMa1k-zk?list=PLKoXXVQa3yxAztxiKBtR0jZgBXG1cLUq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