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播帶貨潮:便利與風險並存的新消費模式
疫情催生的消費新常態
疫情改變了全球消費習慣,網購迅速普及,網紅直播銷售更成為內地的新常態。去年「雙十一」期間,淘寶在短短十二小時內,便有多個直播平台錄得過億成交額,顯示這股模式的龐大威力。直播帶貨的影響力不僅停留在內地,這股熱潮亦正逐步席捲全球。
香港零售商積極轉型
在香港,不少傳統零售商看準直播帶貨的商機,認為此路線大有「錢」途,於是紛紛加入戰團。他們培訓前線員工化身網上主播,透過即時互動推銷產品。柴米油鹽、日用品,甚至各式食材,都能透過直播平台迅速送達消費者家門,便利程度大大提升。
消費模式背後的隱憂
然而,這種新興的消費模式並非沒有隱憂。直播帶貨因為即時互動和「邊看邊買」的氛圍,容易刺激衝動消費。部分平台或商家未能妥善把關,產品質素和售後服務難以保障,甚至可能觸犯法例。對消費者而言,如何辨識真偽、理性選購,成為新的課題。
結語
直播帶貨為零售業開拓了新藍海,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,但同時也潛藏風險。如何在推動新經濟的同時,確保產品質素與合法經營,將是零售商與監管部門共同面對的挑戰。消費者則要保持冷靜與警覺,避免在光鮮的直播鏡頭下,迷失理性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G7PdV28Mp8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