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仔要考牌?父母管教的兩難抉擇

體罰:管教還是傷害?

在香港,不少家長仍抱持「棒下出孝兒」的傳統觀念,把體罰視為有效的管教方式。

有調查顯示,近半港家長曾對子女施以體罰。

然而,專家指出,「一巴掌」往往是家庭悲劇的開端,不少虐兒個案正是由體罰逐步演變而來。

全球已有62個國家立法全面禁止體罰兒童,但香港至今仍未有相關法律,令問題更具爭議性。

心理傷害不容忽視

除了身體上的懲罰,言語和心理虐待同樣對兒童造成長遠影響。

長期被辱罵或貶低,容易令孩子形成自卑或扭曲的自我價值。

這些看不見的創傷,比身體的痛楚更難癒合。

「生仔要考牌」的潮語背後

近年「生仔要考牌」一詞流行,反映社會對父母角色的再思考:

合格父母的標準:是否應具備基本的情緒管理和管教知識?

不打不罵的可能性:專家強調,父母可透過正面引導、溝通技巧與耐性,建立與子女的信任,而非依靠恐懼維繫秩序。

結語

管教孩子從來不是易事,愛與規範需要平衡。體罰或許能帶來即時的服從,卻可能埋下長遠的創傷。社會若真要孩子健康成長,或許應從支持父母教育入手,讓他們學懂如何「不打不罵」也能教出有責任感的新一代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7iap98gFBU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49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