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珊」明水秀:海中熱帶雨林的守護戰

珊瑚的價值

香港水域雖然面積不大,但擁有超過80種造礁珊瑚,主要分布於東面清澈水域,如西貢及吐露港一帶。珊瑚礁有「海中熱帶雨林」之稱,是無數魚類、甲殼類、軟體動物的棲息地,對維持生態多樣性與海洋食物鏈有關鍵作用。

面臨的威脅

節目指出,氣候變化導致海水升溫,是引發「珊瑚白化」的主要原因。當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死亡或流失時,珊瑚失去顏色,逐漸走向死亡。除了氣候問題,本港沿岸填海、海上交通與污染亦持續壓迫珊瑚的生存空間。

復育與科研努力

1. 一些學者及環保團體正積極展開珊瑚復育,包括:

2. 人工育養與移植:透過珊瑚碎片養殖,移植到受破壞的海床,恢復生態。

3. 白化研究:觀察不同品種的耐熱程度,為未來挑選適應力強的品種作復育提供依據。

4. 公眾教育:推廣潛水員及市民對珊瑚的認識,減少破壞性行為。

結語:海洋保育的啟示

《「珊」明水秀》提醒我們,香港的海洋不止是航運與捕魚的資源,更是珍貴的自然遺產。珊瑚保育不是單一的科研課題,而是與城市發展、氣候政策、社會教育緊密相連。只有當公眾與政府攜手,才能確保這片「海底熱帶雨林」能繼續綻放色彩。

 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kcexJ-Xnew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71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