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光留影:新光戲院落幕與香港戲院的未來

北角新光戲院,屹立半世紀之久,不僅是地區文化的象徵,更是許多市民的集體回憶。如今,它即將結束營運,成為香港戲院業界另一個謝幕的名字。這場告別,不單是一座戲院的落幕,也映照出香港戲院及電影產業正面對的深層挑戰。

1. 疫情重創,觀影習慣改變

自新冠疫情爆發後,政府為控制疫情一度勒令戲院停業。長時間的閉館,令市民觀影習慣徹底改變:由以往入場看電影,逐漸轉向在家使用串流平台。這種轉變並未隨疫情消退而逆轉,反而成為新的常態,進一步削弱戲院的吸引力。

2. 北上潮衝擊本地戲院

疫後另一股衝擊是「北上消費熱」。不少港人選擇到內地購物、娛樂,甚至看電影。相比香港,內地戲票與配套設施更具吸引力,進一步瓜分了本地戲院的觀眾。新光戲院的落幕,也正是這股潮流下的縮影。

3. 接二連三的結業潮

新光戲院並非孤例。在短短兩年間,已有十間數碼戲院結業。本地戲院業界接連失守,折射出市場規模縮小、經營困難的現實。雖然電影仍是大眾娛樂的重要部分,但「到戲院看電影」這個習慣,正逐漸失去昔日的核心地位。

4. 香港電影業的未來走向

戲院的困境,也帶來電影產業的連鎖反應。若缺乏穩定的院線支持,本地電影市場將更依賴串流平台及海外發行。未來,如何在「大銀幕體驗」與「線上觀影便利」之間找到平衡,將是香港電影業能否延續特色的關鍵。

結語

新光戲院的落幕,是一代人記憶的結束,也是本地電影業的警號。戲院或許不再是觀影的唯一場所,但若能重新定位,與串流平台共存,並結合文化與社區價值,香港戲院仍有機會在時代巨浪中留住光影。

 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WCJfXyhwTo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5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