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如其人:在快時代中重拾書寫的力量
在這個講求效率與速度的科技年代,打字早已取代了書寫,成為大多數人日常的主要溝通方式。手機鍵盤與電腦螢幕之間,我們提筆的次數愈來愈少,寫出來的字亦未必再如以往般工整。當「字如其人」漸漸成為一種被忽略的價值,社會開始思考:寫得一手好字,還有必要嗎?
書寫能力的下降
硬筆書法團體近年發現,學生的書寫水平普遍下滑,不少人執筆方法不正確,導致字體潦草難辨。2023年考評局的《試題專輯》更直接指出,學生答卷字跡比2022年更凌亂,甚至出現無法辨認的情況。書寫的衰退,反映出傳統書寫習慣在快節奏時代逐步式微。
執筆方法的隱憂
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,學生寫字潦草與執筆方式不當有關。正確的握筆姿勢能提升書寫的穩定性與美感,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,許多小朋友從小習慣滑手機、點螢幕,缺乏練習正確執筆的機會,導致書寫品質難以提升。
書寫的實際價值
有人會問,在數碼化的今天,寫得一手好字還有甚麼作用?事實上,工整的字跡不僅影響學習與考試的表現,也反映出一個人的專注力與細心程度。在專業場合中,清晰的書寫更能展現態度與修養,正是「字如其人」的體現。
書法的文化意義
除了實用功能,書寫更承載文化價值。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一樣,蘊含筆劃的節奏與結構的美感。透過書寫,學生不僅能培養耐性與專注,也能在快節奏生活中找到心靈的沉澱。
結語
雖然時代推動我們愈來愈少執筆,但「寫字」不應被視為過時的技藝,而是值得保留的修養與文化傳承。當我們在電子屏幕上快速輸入時,不妨偶爾放慢腳步,拿起筆,讓字跡重現工整與力量。因為「字如其人」,一筆一劃,寫下的不僅是文字,更是我們的態度與人生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_Y2cW6tTpE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