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待業,也不失業:失業潮中的無私付出
失業率創十六年新高
香港最新公布的失業率達到 6.6%,創下十六年來新高。疫情下經濟低迷,裁員潮一波接一波,不少市民擔憂生計,陷入前途未卜的焦慮。失業,不單止意味著收入中斷,更是對家庭、信心與尊嚴的一場衝擊。
「口停手不停」的新選擇
然而,在這場失業大潮中,有人選擇了另一條路。他們雖然掉了飯碗,但沒有選擇停下來,而是善用待業時間,實行「口停手不停」。這群人積極投身義務工作,將精力與時間投入社區,去幫助那些比自己更需要支援的人。
待業不等於失去價值
對於這些待業人士而言,即使沒有薪金回報,他們依然透過行動實現自我價值。協助弱勢社群、參與義工服務,甚至自發組織小型援助計劃,都是他們與社會保持連結的方式。失業,沒有奪走他們的能力與熱情,反而讓他們找到另一種生命意義。
在困境中展現力量
當社會籠罩在經濟困境與疫情陰霾中,這群「待業不失業」的人,證明了困境未必只能帶來消沉與無助。他們選擇積極面對,將個人的挫折化為助人的力量,為社會帶來溫暖。
結語
失業是無奈,但不等於失去一切。在風雨之中,仍有人用行動證明:工作不只是賺錢養家,更是服務社會、成就他人與自己的途徑。這種精神,或許正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oy8JFujaXw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