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的一餐 —— 外送員與市民的餐桌困境

堂食禁令下的轉型

新冠肺炎疫情反覆,七月中每日確診過百宗,政府推出更嚴厲的抗疫措施,包括一度全面禁止食肆堂食。面對突如其來的限制,不少餐廳被迫急速「轉型」,依靠外送服務維持生意。外賣平台成為城市的「臨時廚房」,把一餐飯送到不同角落。

外送員的風險與辛勞

在這段時間,外送員成為城市的重要角色。他們冒著受感染的風險,穿梭大街小巷,把餐點送到市民手中。然而,長時間在外奔走,不僅要應付炎夏的酷熱和天氣不穩,更要承受被視為高風險工種的壓力。這份「疫下差事」,既是生計,也是挑戰。

無處可食的基層與無家者

禁令下,沒有固定工作地方的「打工仔」買外賣後,只能在公園或街頭隨地「開餐」,簡單的一頓飯卻成為困難的事。經常依靠快餐店暫避和用餐的無家者,更因堂食禁令而失去棲身之地,餐廳的一張座椅、一杯熱水,在疫情下竟成了遙不可及的奢侈。

「遍地開餐」到有限復常

全港由「遍地開餐」的尷尬場景,到後來逐步恢復早午市堂食,但同時限五成入座率,市民要「好好吃一頓飯」仍充滿挑戰。無論是基層打工仔、無家者,還是餐廳和外送員,疫情下都經歷了生活模式的劇烈改變。

結語

一頓飯,本應是最普通的日常,卻在疫情下成為最難得的安穩。外送員、基層市民、無家者的故事,提醒我們,抗疫措施之餘,也要兼顧人性化的需要,確保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享用一餐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Bu1F3HpcRc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94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