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小陽春?票房回升與戲院結業的矛盾

去年香港電影本地票房達到約六億元,比前年上升近一半,《破.地獄》更刷新華語電影票房紀錄,為低迷多年的本地影業帶來一絲希望。然而,在票房上漲的同一年,卻有多達九間戲院結業或停業,佔全港戲院總數約一成半,行業前景仍然充滿隱憂。

票房亮點,難掩結業陰霾

雖然個別電影表現亮眼,整體票房數字亦見回升,但戲院營運卻持續承壓。觀影人數未見明顯增長,加上租金與經營成本高昂,不少戲院最終難以為繼。票房「小陽春」未能真正帶動影院端的繁榮。

電影產量不足,創作受限

業界指出,去年新開拍的電影僅約十齣,數量遠低於以往。產量不足,代表觀眾選擇有限,也削弱了本地電影的持續吸引力。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,投資和資金來源不穩,直接限制了題材多樣化與創作突破。

內地市場不再可靠?

過去數年,不少香港電影依靠內地票房及合拍融資維持運作。但隨着內地票房對港片支持度下降,加上市場競爭激烈,合拍模式不再保證成功。倚重內地市場的路,顯然已不如從前暢通無阻。

政府融資支援的作用

面對困境,政府上月宣布提高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」的融資上限,希望以政策介入協助業界。然而,業內人士關注,單純增加融資規模能否解決市場需求不足、影院經營困難等結構性問題,仍屬未知之數。

結語

香港電影當前的處境,可謂「有票房,無市場」。雖然觀眾仍支持優質作品,但整體產業鏈卻未見真正復甦。要走出困境,業界或需在創作模式、資金來源及放映渠道上尋求新出路,否則「小陽春」恐怕只是一瞬曇花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pni7JBEMey4?list=PLKoXXVQa3yxAztxiKBtR0jZgBXG1cLUq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