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春閏月:曆法奧秘與民間習俗

2023年被稱為「雙春兼閏月」的一年,在華人文化中常被視為喜事臨門、宜嫁娶的吉年。然而,這背後並不只是傳統說法,還涉及到節氣與曆法的推算。即使翻閱通勝,許多人仍難以真正理解當中的原理。

1. 什麼是「雙春」?

所謂「雙春」,指的是在一個農曆年裡,立春出現了兩次。這種情況並不常見,往往需要特定的曆法運算才能發生。對傳統華人而言,立春象徵著萬物復甦,若一年中有「兩個春天」,自然被視為吉利之兆。

2. 閏月的奧妙

農曆以月亮運行為基準,與太陽曆相比存在天數差異。為了調節季節與曆法的偏差,會不定期加入一個閏月。當「雙春」與「閏月」碰巧在同一年出現時,就形成了所謂的「雙春兼閏月」。

3. 通勝的角色

通勝不僅是一本曆書,它更是結合天文、地理、民俗與歷法的傳統智慧。選材往往依據天象與曆法的推演,再配合民間習俗。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,現代人對通勝的依賴減少,即使如此,它仍然是許多人在籌劃婚嫁或大事時的重要參考。

4. 現代人的應用

在科技化的今天,雖然不少人對「雙春閏月」的理解停留在傳統說法,但仍有人選擇在這樣的年份辦婚嫁,以求吉祥。另一方面,亦有人將其視為文化趣味或歷法知識,藉此了解先民的智慧。

結語

「雙春閏月」既是傳統文化中的吉祥象徵,也是農曆與曆法推算的有趣結果。它提醒我們,在歲月更迭中,古人的曆法智慧依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5stdouX8gU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87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