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冬天不太冷:暖冬下的城市適應
「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」本是四季分明的自然節奏,但近年香港的冬天卻愈來愈溫暖。世界氣象組織已確認 2024 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,香港亦難以倖免。當冬天不再如往昔般寒冷,市民與行業都必須重新適應。
1. 暖冬下的傳統行業挑戰
臘味與火鍋,本來是冬日的象徵。然而天氣偏暖,市民對「過冬滋味」的需求有所減少,臘味店生意受壓,火鍋店亦難再靠「天氣效應」帶動人流。傳統餐飲業必須尋找新策略,方能度過不確定的氣候變化。
2. 農夫的無奈與調整
對深耕的農夫而言,氣候直接影響收成。暖冬令作物的生長週期被打亂,病蟲害更容易出現,增加經營成本。他們或需改變耕作方式,甚至選擇更耐熱的農作物,以應對極端天氣。
3. 運動愛好者的另一面
暖冬雖然為部分人帶來不便,但對運動發燒友來說卻可能是「利好消息」。少了寒風與冷雨,戶外運動變得更舒適。不過,氣候的長遠變化仍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健康與環境風險。
4. 氣候變化下的集體適應
氣候變暖並不只是一個自然現象,而是對社會、經濟與文化的全方位挑戰。市民或許能以短袖過冬,但背後反映的,卻是地球環境正經歷深刻變化。如何在日常中適應,並在制度上推動減碳與可持續發展,將是未來香港的關鍵課題。
結語
這個冬天不太冷,卻帶來深刻省思。當傳統行業、農業以至日常生活都受影響時,暖冬已不再只是「天氣異常」,而是時代的徵兆。如何在變暖的世界中找到平衡,將決定我們能否在未來繼續安居於這片土地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HdJvVtVTQk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