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赤連年 香港理財哲學的再思考

香港政府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顯示,2024至25年度錄得近千億元財赤,是六年來的第五次赤字。與此同時,財政儲備由2018年高峰期的11,709億元,大幅減少近一半。這不僅揭示公共財政的壓力,也引發社會對政府理財方針的質疑。

財政儲備大減 警示長期挑戰

曾經雄厚的財政儲備,為香港提供了應對金融風暴及突發經濟危機的安全網。如今儲備急速下降,意味著政府在面對未來挑戰時,回旋空間大幅收窄,公共開支的持續性亦受到考驗。

節流措施引爭議

為應對赤字,政府提出多項節流措施,包括調整長者兩元乘車優惠,以及高官、公務員凍薪。這些措施雖能減少開支,但卻觸動民生敏感神經,特別是針對基層長者的政策調整,更容易引起公眾不滿。

理財哲學的轉變

香港向來以「量入為出」作為理財核心,但在經濟環境轉變、人口老化和公共需求增加的背景下,傳統的理財方式是否仍然適用?如何在維持審慎理財與推動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,成為一大難題。

結語

連年財赤揭示香港公共財政正面臨深層挑戰。面對資源有限與需求擴張的矛盾,政府需要重新審視理財哲學,探索新的財政策略,才能在保障民生與維持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LJBaQf4ZIZ0?list=PLKoXXVQa3yxAztxiKBtR0jZgBXG1cLUq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