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遺忘的角落:香港「死場」的生與死
舊式商場的沒落
在香港,摩登大型商場人流不絕,購物與娛樂設施一應俱全,成為市民日常消費的核心。然而,在鬧市的另一角落,卻存在着一些難敵歲月洗禮的舊式商場。這些商場人流稀疏,空置率高,逐漸被冠以「死場」之名。租戶紛紛黯然離去,留下的是冷清走廊與半掩的舖面。
留守者的執著
儘管大部分租戶選擇退場,仍有人選擇留守。他們或因成本考慮,或因對社區仍有感情,繼續經營着生意。雖然環境與氛圍遠不及大型商場,但在這些小角落裡,仍有熟客到訪,為這些「死場」帶來一絲人情溫度。
死場的另一種價值
「死場」雖顯冷清,但是否就沒有價值?有學者認為,不同類型的商場應發揮不同的功能。大型商場提供消費與娛樂,而小型或舊式商場,或許更適合承載社區角色,成為居民生活所需的小本經營場地,甚至提供空間給創業者或小型文化活動。
一線生機的可能
城市不斷更新,舊式商場如何找到新定位,是值得思考的課題。若能結合社區需要,轉型成特色商場,或者引入多元用途,或許能在夾縫中重獲新生。這些被遺忘的角落,不一定要消失,仍有機會化為城市中別具特色的生活空間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xLg4rmCr48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