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衣」舊有用:快時尚下的回收挑戰
在快時尚主導的年代,衣服的更新速度愈來愈快,新款式一波接一波湧現,加上價格低廉,往往令消費者不自覺購買過多衣物。結果,每逢換季,不少家庭都要進行「斷捨離」,堆出一大堆舊衣。問題是,這些舊衣並非全部能重用,最終造成資源浪費。
1. 快時尚的隱性代價
快時尚表面上讓人人都能以低成本緊貼潮流,但背後卻製造大量「短命衣物」。當消費者輕易購買、輕易丟棄時,堆填區與回收系統便要承受沉重壓力。對香港這樣土地有限的城市而言,這不單是環保問題,更是社會結構的隱憂。
2. 科研突圍:舊衣升級再造
有本地廢料回收廠正嘗試突破困境,透過科研技術將舊衣物分解,升級再造成紙張與衣物原料。這種創新模式若能普及,或可成為舊衣回收的新出路。然而,技術研發需要成本與市場支持,能否真正規模化,仍要視乎政府政策與市民習慣。
3. 舊衣改造的生活實踐
除了工業化的回收方向,部分市民亦選擇將舊衣改造再穿。例如將長褲改成短褲、將舊T恤變身手提袋。這些做法雖然規模不大,但卻展現了個人層面的創意與環保意識。問題是,這種習慣在香港仍未算普及,大部分人仍傾向把舊衣一併交去回收。
結語
「快時尚」帶來的方便與潮流,卻也衍生難以忽視的浪費。從科研升級再造,到個人改造重穿,都是舊衣回收的可能出路。唯有當社會能從「速買速棄」轉向「珍惜再用」,舊衣才能真正「有用」,而不是淪為新一輪的環境負擔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OpwT1kaLjQ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