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襲港:極端天氣下的城市考驗
近日天文台連日發出多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,香港多區再度陷入水浸混亂。街道猶如河道,行人涉水而行,大量車輛死火,城市運作一度停頓。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,已不再是偶發事件,而是香港必須面對的長遠課題。
水浸情況全面爆發
暴雨下,新界鄉村首當其衝,不少民居被洪水淹沒,家俬電器受損,居民財物損失慘重。市區亦未能倖免,瑪麗醫院作為主要醫療設施,竟然出現水浸,急症服務一度受影響,凸顯基建防護存在漏洞。當醫療體系也被天氣拖垮時,社會風險更顯嚴峻。
政府改善工程的疑問
兩年前「世紀暴雨」後,政府已撥款加強多區雨水排放系統,理應減低水浸風險。然而這次暴雨卻再度重創多區,市民難免質疑相關工程的成效與規劃是否到位。究竟問題出在工程進度未完成,還是設計無法應對極端天氣?
極端天氣成新常態
隨著全球暖化加劇,極端天氣頻率明顯增加。酷熱天氣、超強颱風與暴雨輪番襲港,香港的基建及城市規劃顯然需要更具前瞻性。單靠應急措施,難以應對未來風險,如何加強排水系統、土地規劃及社區防災教育,已成為迫切議題。
結語
暴雨帶來的破壞,提醒我們香港並非鐵壁銅牆。極端天氣的威脅將日益頻繁,若不及早正視,未來水浸災情或將更嚴重。香港需要的不只是善後,更要有前瞻性的規劃與堅定的行動,為市民構建更安全的生活環境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96QfXkTnM4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