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筆入江湖:武俠的餘暉與傳承

七、八十年代的香港電視螢幕,武俠劇風靡一時。那個時代,飛簷走壁的俠士、刀光劍影的江湖世界,成為無數人成長的集體回憶。武俠不僅是文學與影視,更是一代香港人心中的夢。

武俠曾經的黃金時代

在那個娛樂選擇有限的年代,武俠小說與電視劇幾乎是最受歡迎的消閒文化。金庸、古龍等大師的作品改編成劇集,陪伴不少香港人走過青春。武俠精神——重情義、講信念——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。

江湖逐漸遠去

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,年輕一代的娛樂選擇更多元化,電子遊戲、動漫、短影音崛起,武俠小說的讀者逐漸減少,寫作的人更是寥寥無幾。五年前金庸離世,有人感嘆:「金庸之後,再無江湖。」江湖似乎正慢慢淡出視線,成為過去的記憶。

不離不棄的創作者

即便如此,仍有人對武俠心懷熱愛。《我筆入江湖》紀錄了一位自小迷戀金庸的小讀者,以及兩位至今仍堅持創作武俠小說的作者。他們相信,縱然大環境不再熱烈,江湖的魅力仍然存在於文字之中。對他們來說,寫武俠不是追潮流,而是一種責任與執著。

武俠的文化價值

武俠所承載的,不單是刀劍的故事,還有對忠誠、義氣、正邪之爭的思考。這些價值觀,至今仍能啟發後人。即使武俠不再是流行的文化主流,它依舊是一種文化財富,值得被保存、被傳承。

結語

江湖未必再現,俠義永不消逝。

或許,未來的年輕人不會再追看厚厚的武俠小說,但江湖精神依舊能以不同形式延續。從影視到遊戲,甚至到日常生活的價值選擇,只要仍有人追求正義與情義,那份「俠」的力量,就永遠不會真正消失。

 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n_YTvnUXAs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64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