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飲惜食:讓廚餘變資源

根據環保署數字,香港每天約有 3,255公噸廚餘 被棄置於堆填區,其中逾七成來自家居。然而,整體廚餘回收量卻不足百分之四,問題嚴峻。如何避免浪費?如何把多餘的食物重新利用?這已不僅是環保議題,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。

家居廚餘的挑戰

大部分廚餘源於家庭,但市民普遍缺乏分類意識,加上收集點不足,令回收率長期低迷。要推動源頭減廢,家庭教育和便利的回收設施同樣重要。

政府的措施與支援

政府正分階段推展 廚餘收集先導計劃,並資助企業及非牟利機構推動廚餘回收。這些措施有助擴大回收規模,但若要長遠成功,仍需市民積極參與。

「化廢為寶」的可能性

除了直接減少浪費,部分機構亦把剩餘食材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人,減少丟棄。另一方面,科技亦發揮作用,將廚餘轉化為飼料、堆肥,甚至生產能源,讓「廢物」搖身一變成為有用資源。

社會的責任

要真正解決廚餘問題,單靠政府政策並不足夠。市民需改變飲食習慣,例如理性購買、珍惜食物;企業亦應承擔責任,從生產到銷售過程減少浪費。

結語

惜飲惜食並非口號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。當每個人都願意從日常出發,減少浪費、參與回收,香港才有望把廚餘危機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契機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YwBRakr9fg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99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