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疫潮:抗疫之路上的隱形傷痕

疫情反覆超過兩年,這段漫長的抗疫歷程不單挑戰了醫療系統與經濟,更深深影響了港人的心理健康。身體病痛往往容易被察覺並處理,但情緒低潮卻不易被看見,逐漸在無聲中累積,成為另一股「疫潮」。

1. 抗疫的無形壓力

長期居家、社交受限、經濟不穩,讓不少市民感到孤立無助。當生活模式被迫改變,人們的心理承受力亦受到考驗,焦慮、抑鬱和失眠等情況更為普遍。

2. 身心落差:被忽略的情緒低潮

與身體疾病不同,情緒問題往往沒有明顯的外在症狀,甚至容易被忽視或輕描淡寫。然而這些隱藏的情緒創傷,卻可能逐漸蠶食日常生活,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。

3. 走出陰霾的契機

面對這場看不見盡頭的疫情,除了醫療與防疫措施,港人更需要關心彼此的心理狀態。適度運動、保持社交聯繫、尋求專業協助,都是走出陰霾的重要途徑。情緒健康並非個人私事,而是整個社會能否走向復元的重要一環。

結語

抗疫之路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,更是對心靈的挑戰。唯有正視情緒低潮,給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理解與支持,港人才有力量走過陰霾,迎接真正的復常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NESlLGNsUw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12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