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保鮮法:在愛與責任之間尋找平衡
婚姻,曾經被視為一紙終身承諾,無論風雨都相守不渝。然而,時代變遷,離婚不再是禁忌話題,社會婚姻觀亦悄然改變。當長輩們「一書到老」,年輕一代卻更傾向「合則來,不合則去」。究竟婚姻如何才能走得更遠?
婚姻觀念的世代差異
在長者一代,離婚鮮少被提及,三四十年攜手走過的故事屢見不鮮。對他們而言,婚姻意味著責任與堅守。相比之下,年輕一輩重視個人感受與自由,若感情不合便選擇結束。這種轉變,既是時代價值觀的反映,也是對婚姻意義的新詮釋。
離婚數字的急速上升
根據統計,1981年香港只有2,060宗離婚個案,但到2022年已急升至13,026宗,四十年間增加超過六倍。這組數字揭示,離婚已逐漸普遍化,成為不少夫婦解決矛盾的選項。當社會環境、經濟壓力與個人追求交織,維繫婚姻的挑戰亦隨之增加。
愛情與承諾的考驗
結婚誓言中提及「無論環境順逆、疾病健康、貧賤富貴,都願意相守」。但現實中,當夫妻面對生活壓力、病痛考驗或金錢矛盾時,是否能堅持承諾,便成為婚姻能否走到白頭的重要關鍵。愛情的激情或許會隨時間淡去,但承諾與責任才是支撐的根基。
婚姻保鮮的相處之道
專家指出,婚姻需要經營與調適。夫妻之間保持坦誠溝通,懂得換位思考,才能減少誤解與爭執。同時,保留個人空間亦十分重要,既相依又能自立,才能維持關係的健康。共同建立生活目標,分享喜怒哀樂,都是婚姻「保鮮」的秘訣。
結語
婚姻不單是一場浪漫,更是一段長跑。從「戀愛的墳墓」到「白頭偕老」,之間差距往往取決於雙方是否願意為彼此付出與堅守。愛需要激情,更需要耐性與承諾。唯有懂得經營,婚姻才能歷久彌新,在歲月長河中持續閃光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oUn8g1TjdE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