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姨姨」應援團:中年追星的熱與情
新時代的追星文化
應援文化源於日本和南韓,透過應援物品、打歌支持、集資應援等方式展現粉絲對偶像的熱愛。近年隨韓流傳入香港,追星方式早已不同於九十年代,歌迷不再只限於買唱片、看演唱會,而是投入更多心力與資源,展現新型態的「追星」熱潮。
疫情下的娛樂出口
疫情期間,港人無法隨意外遊,娛樂選擇變得有限,本地追星活動因而升溫。社交平台與線上應援活動盛行,不少五、六十歲的「姨姨粉」也走進應援文化的核心,為偶像瘋狂。她們不惜斥資購買產品、支持活動,更會自組歌迷團,讓彼此在偶像身上找到共同話題與精神寄託。
重連人際,活出自我
這群「姨姨粉」不單是單純的追星,她們在應援活動中重新連結了因疫情而疏離的人際關係。一起籌辦應援、參與活動,讓她們在生活中找回青春的熱情與歸屬感。追星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,而是跨越年齡的一種生活態度。
偶像的意義再定義
相比少女時期的盲目迷戀,如今的「姨姨粉」更清楚偶像對自己的意義。偶像是她們的精神支柱,讓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期待和色彩。追星,不單是一種娛樂方式,更是一種自我療癒和情感表達。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 / 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wOzqlncXW0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