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行「毛」障礙:殘疾動物的力量與陪伴

不少人領養寵物時,總希望毛孩能陪伴自己走最長的路,但當動物因失明、折肢、癱瘓等原因帶着殘疾時,牠們往往不是大眾的首選。然而,這些「特別的生命」卻以另一種方式,詮釋了陪伴的真正意義。

1. 照顧殘疾動物的挑戰

殘疾動物需要額外的關懷:

有些需要定時復健,甚至使用輔助輪椅;

有些則要主人付出更多耐心協助牠們生活起居。

對飼主而言,這不單是經濟負擔,更是一場長期承諾。然而,願意接受挑戰的人,往往能在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真摯的連結。

2. 「身殘志不殘」的獨特魅力

儘管身體有所缺陷,這些毛孩卻仍能展現活潑與堅毅的一面。牠們在玩耍、奔跑、撒嬌時,依然散發着療癒人心的力量,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完美,而在於勇敢。

3. 狗老師與貓醫生的故事

更動人的是,部分殘疾動物更化身成「狗老師」與「貓醫生」:

透過與人互動,向學生或病人展示生命的韌性;

用自身的故事啟發人類,學會欣賞不完美,並勇敢面對生活挑戰。

這些小小的生命,不僅獲得了重生的機會,亦成為了別人的心靈導師。

結語

領養殘疾動物或許不是最容易的選擇,但卻是一份獨特而深刻的緣分。當我們選擇與牠們同行,跨越「毛」障礙時,或許真正被治癒的,不只是牠們,而是我們自己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星期日檔案/Sunday Report
YouTube鏈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lE9YjiZCo4&list=PLKoXXVQa3yxCaNRzOVmHcc0-dQgyijRIf&index=93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