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見全球化?中美貿易戰下的新格局

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,徹底改變了國際貿易的格局。為了避開美國針對中國徵收的高額關稅,不少內地廠商選擇把生產線搬到越南、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,再由當地出口到美國。然而,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,對全球180多個國家與地區徵收關稅,這批「轉移中的廠商」再次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。

東南亞轉移的出路與挑戰

當年廠商把廠房搬到東南亞,原以為能藉此繞過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壓力,保持成本優勢。但如今美國全面徵稅,這條「出路」不再安全。越南、柬埔寨等國家雖然成為製造業轉移的新基地,但面對新的關稅政策,廠商的成本壓力再次上升。

中美互徵關稅的惡性循環

隨着中美雙方互相加徵關稅,稅率更超過百分之一百,雙邊貿易幾乎陷入停頓。這不僅令中美兩國的經濟蒙受損失,還進一步影響環球市場的供應鏈運作,令全球製造業與貿易環境陷入動盪。

全球化進程的倒退?

中美角力不單是兩國的經濟戰,更對全球化的未來構成挑戰。當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越來越高,跨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供應鏈佈局,甚至考慮「去全球化」的發展路徑。長遠而言,全球化可能走上回頭路,國際貿易將變得更加區域化、碎片化。

結語

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已不再局限於兩國之間,而是牽動全球經濟秩序。當關稅壁壘重現,全球化是否會走向終結,抑或以另一種形式重生,仍然有待觀察。這場經濟博弈,將深刻改寫未來國際貿易的規則與走向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TVB新聞透視 / News Magazine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WaP87A8NBjc?list=PLKoXXVQa3yxAztxiKBtR0jZgBXG1cLUq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