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門水塘下環湖:重現八村古道的時光之旅

城門水塘始建於1923年,位於大帽山、針山與草山之間的谷地。水塘興建前,谷內原有「城門八村」:老圍、白石窩、碑頭肚、石頭見、芙蓉山、南房肚、大碑瀝及張屋。當時村民以稻米與菠蘿耕作為生。1928年,因興建水塘,居民被遷往錦田、大埔及粉嶺一帶

當乾旱季節來臨,水塘水位下降,昔日村落的古道與梯田便隱隱浮現,猶如時光倒流,為這片水域增添歷史韻味

行程體

從城門道下車,先沿梯級上行至漁護署遊客中心,再踏入菠蘿壩自然教育徑。此路段林木蔥郁,不久便接上車路。右轉後,可見兩旁成排的白千層,樹影映於塘畔,是城門的經典景點

在右方梯級下走,便能抵達水塘邊緣。若水位低,可清楚看見塘中央的古道。沿古道往北,途經舊日梯田與盤根錯節的白千層林。石砌古徑指引遊人走至大城石澗下游。河水低時,可踏石過澗繼續前行;若水位高漲,便需折返

跨過草坪與第二道石澗後,再走過一片巨樹,便接回北岸的車道與涼亭。此後沿車道與自然教育徑返回菠蘿壩,最後回到城門道,全程約4.5公里,需時約2小時

景觀特

· 歷史古道:乾旱時顯現的石砌古道與梯田,是昔日村落的遺跡,見證了城門八村的歲月

· 白千層林木:盤根錯節,氣勢磅礴,與水塘交織成如畫倒影

· 石澗交錯:需於水位低時方能踏石而過,為路線增添變化與挑戰

· 攝影勝地:不論是老樹、乾涸的塘底還是倒影場景,都是熱門取景地點

交通資

· 起點與終點:城門

小巴82號:荃灣兆和街 城門水塘(約20分鐘

補給與退

· 補給:沿途無補給點

· 退出

菠蘿壩自然教育徑後可接車路左走,返回城門道

下走古道後不遠,亦有小徑通往車道主徑

注意事

· 郊區地圖未必標示古道路線,需留意方向

· 必須於水塘水位低時方能完成下環湖路段

· 遇到石澗水位高漲時,建議折返,以策安全

· 水塘一帶獼猴眾多,切勿攜帶或餵飼食物

城門下環湖路線將自然與歷史完美交織。當白千層林與乾涸古道同現,彷若掀起時代的面紗,昔日村落重臨眼前。與一般環塘路線相比,這段行程更具歷史氛圍與探索意味,是喜愛尋幽探古者不可錯過的選擇

 
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shing_mun_lower_circuit.php

專欄:綠洲Oasistre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