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連臣山:測繪歷史與靜謐山徑
簡介
歌連臣山位於香港島南區,舊稱「風門山」,海拔348米。此山峰以英國皇家工程師 Thomas Bernard Collinson 命名。歌連臣於1843至1845年在港任職,期間建立了香港首批三角測量網,並繪製出最早期的系統化地圖。2015年,港大師生於西灣山發現的一塊界石,即為其時期的測量遺跡,為本地歷史添上珍貴一筆。今日,除街道如歌連臣街、歌連臣角外,這座山峰亦承載著他的名字,成為行山者探索歷史與自然的據點。
行程體驗
· 土地灣至打爛埕頂山(30分鐘)
由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起步,沿地圖資料牌旁的山徑進入。初段拾級而上,至分岔口右轉。登上平台後,左接龍脊線,隨即攀上打爛埕頂山。
· 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(20分鐘)
下坡至標距柱H089,右轉進入隱蔽小徑,穿林走徑,不久便可探訪雲枕山。此處俯瞰大浪灣,景色雖不及龍脊壯闊,但別具清靜氣息。
· 雲枕山至歌連臣山(25分鐘)
折返分岔口,再輕降至竹林道,繼而上攀稍茂密的山徑,至歌連臣山山頂。登頂後可遠眺砵甸乍山,並回望剛走過的雲枕山。
· 歌連臣山至環翠道(50分鐘)
由山頂取右路下降至馬塘坳涼亭,再循水泥梯級經歌連臣角墳場,最後抵達柴灣連城道及環翠道結束行程。
景觀特色
· 自然景觀:山徑多為原始小徑,竹林、林木茂盛,別有山野的寂靜。
· 地理位置:雖鄰近繁忙的龍脊,卻能避開遊人,靜賞南區海岸與石澳一帶風光。
· 歷史意涵:歌連臣的測繪工作為香港地理史立下基礎,登上同名山峰,讓人倍感歷史氛圍。
交通資訊
· 起點(土地灣)
o 巴士9號(筲箕灣-石澳)
o 小巴(筲箕灣-石澳)
· 終點(環翠道)
o 可沿柴灣接駁各區巴士及港鐵
補給與退出
· 補給:沿途沒有補給點,需自備水糧。
· 退出:路線較單一,需完成全程方可離開。
注意事項
· 登上雲枕山與歌連臣山的徑道較為隱蔽,需留心路標與絲帶。
· 部分路段茂密,雨後濕滑,建議穿着防滑鞋。
· 從歌連臣山下降至馬塘坳的路徑草木叢生,行走時須格外小心。
總結
歌連臣山的景觀遠不及龍脊的壯麗,但正因其靜謐少人,反而更顯得山野原始。行走於雲枕山與歌連臣山之間,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的寧靜,亦能追溯至十九世紀初的測繪歷史。這是一條適合尋幽訪古者的山徑,讓人感受「繁囂之外的靜土」。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mount_collinson.php
專欄:綠洲Oasistr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