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星嶺軍事遺蹟之旅:昔日要塞的時光回聲
山峰與歷史
摩星嶺位於港島西端,標高260米。根據說法,因鄰近的西高山曾稱作「摩天嶺」,所以摩星嶺因而得名;而其英文名稱「Mount Davis」,則源自香港第二任總督戴維斯爵士(Sir John Francis Davis)。
摩星嶺自二十世紀初開始便承載軍事使命。1900年,英軍決定在此建設防衛設施,以扼守維多利亞港西面的入口。建築工程於1909年動工,1912年竣工。摩星嶺要塞由指揮部、炮台、火藥庫、瞭望台和營房等組成,成為當時的「西區射擊指揮總部」。當年共設有五門大炮,後來部分大炮被轉移至赤柱,而山下亦設有防空炮台。1936至1939年間,英軍更在山麓興建銀禧炮台(Jubilee Battery),配置三門大炮,以加強西港入口的防禦。
時至今日,摩星嶺炮台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,部分軍事遺蹟仍保存完好,讓遊人得以窺探昔日軍事風貌。
行程體驗
路線由域多利道起步,踏上摩星嶺徑車道緩緩上行。途中可見昔日軍用洗手間遺址,隨後便會經過5號炮台及3號炮台的炮床,石製結構雖歷經風雨,依然屹立。繼續上走,可到達青年旅舍,對面即昔日的4號炮台位置,現已改建為儲水缸。
從旅舍旁的水泥梯級繼續登攀,便能抵達1號炮台炮床。附近草坪曾是軍營操場,空曠之地如今綠草如茵。再沿小徑深入,可見營舍與軍火庫的殘跡,盤根錯節的樹木與荒廢的牆壁交錯,充滿歷史滄桑感。
返程可沿原路折返青年旅舍,改走捷徑下至軍用洗手間,最後循一條隱蔽的清水泥徑下行,出至域多利道,接近港島西廢物轉運站,全程約3.5公里,需時約1.5小時。
景觀與特色
摩星嶺除了軍事遺蹟,亦擁有開闊景致。站在炮床位置可遠眺硫磺海峽,視野延伸至西高山與太平山,亦可眺望香港島西區。昔日炮火的嚴肅氛圍,今日已轉化為遊人靜觀城市與海峽的窗口。
交通與補給
遊人可乘搭巴士(如1號、43M號或971號)於域多利道摩星嶺徑下車起步。回程則可於港島西廢物轉運站附近的巴士站乘車離開。沿途並無補給點,出發前需準備足夠飲水與糧食。
注意事項
摩星嶺的軍事建築雖仍具規模,但經年失修,部分牆體或結構已出現崩塌風險,探索時務必小心。亦需特別注意保持環境清潔,切勿塗鴉或破壞,以免損毀珍貴的歷史遺產。
總結
摩星嶺是一條集軍事歷史與自然景觀於一身的短程路線。炮台與軍火庫的遺跡,讓人感受昔日戰爭陰影,而山上的視野,則展現港島西區與海峽的壯闊。這裡交通雖稍嫌不便,但若能先行閱讀相關歷史背景再作探訪,定能收穫一趟富有深度的文化行旅。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mount_davis.php
專欄:綠洲Oasistr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