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龍水塘界石:尋訪百年歷史的荒徑之旅

水塘與界石的故

九龍水塘是新界的第一座水塘,於19011910年間興建,其後石梨貝水塘、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副水塘陸續建成。為了劃定集水區與取水口範圍,工務局在1902年於水塘四周豎立了界石,共32座,編號清晰,並刻上「K.W.W. 1902 No. X」字樣

這些界石高約一米,以水泥築成,頂部呈錐形,分布於畢架山、琵琶山、金山及水塘一帶。雖然部分界石已消失或倒塌,但至今仍能找到25座,成為行山者追尋歷史的獨特線索

行程體

路線起點設於天馬苑,由乾隆古道登上九龍坳,接上麥理浩徑登畢架山,首先可探訪1號與2號界石。沿山路轉往琵琶山,配水庫後方則隱藏着6號界石

穿過大埔公路後抵金山,這裡是界石分布最密集之處。從金山樹木研習徑及石梨貝水塘的隱徑出發,914號界石次第出現,之後經金山發射站可抵達16號界石。沿途穿林過溪,更能找到位於荒徑間的2122號界石,這段路最為隱秘,極富探險意味

最後一段沿金山主脊南下,2330號界石幾乎排列在小徑旁,直至大埔公路為終點,全程約16公里,需時5小時

景觀與特

· 歷史痕跡:界石分布廣泛,部分保存完好,甚至仍可辨認編號,讓人彷彿回到百年前的建設年代

· 山嶺景色:途經畢架山、琵琶山與金山,視野開闊,九龍半島與吐露港皆盡收眼底

· 隱密荒徑21號至22號界石之間的荒脊路段,林深徑密,極具挑戰性

交通與補

起點天馬苑可乘搭小巴72號或73號;終點大埔公路則可乘巴士72號或81號離開。九龍水塘設有添水機及自動售賣機,其他路段則無補給,必須自備足夠糧水

注意事

此路線極為繁複,荒徑隱密,分岔眾多,迷路風險高,必須具備地圖判讀與定向經驗。建議於秋涼乾爽的季節出行,並避免誤入金山發射站範圍。GPS記錄僅供參考,切勿盲目依賴

九龍水塘界石路線是一趟結合歷史與探險的行山之旅。從百年界石到山林荒徑,行程既能欣賞自然景色,又能觸摸殖民時代的基建遺跡。雖然難度不低,但對於願意挑戰的山友而言,這是一條值得深度探索的「歷史步道」

 
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kowloon_water_works.php

專欄:綠洲Oasistre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