鎖羅盆:荒廢客家村落的神秘時光
村落簡介
鎖羅盆位於新界東北,昔日是區內的大型客家村落。於1970年代,全村居民多達一百七十餘人,更建有啟明學校,為村民子弟提供教育。然而,隨著城市發展與人口外流,至1980年代初,鎖羅盆已經全面荒廢。由於村落隱於山谷,又鄰近邊境,長年少人踏足,更添幾分神秘色彩。坊間亦流傳不少鬼故事,讓這裡蒙上詭譎氛圍。
現今的鎖羅盆雖只餘斷瓦殘垣,但從水壩、校舍與石磨等遺跡,仍能窺見當年的繁華與生活痕跡。
行程體驗:穿梭村落與水壩
從烏蛟騰起步,先經九担租與犁頭石,穿過吊燈籠山腰下降至三椏村。此處可稍作休息,甚至走到碼頭欣賞三椏灣碧藍的海景。其後沿指示牌前往荔枝窩,途經魚藤與古老村屋,景色清幽。
離開荔枝窩後,沿著灘岸小徑與山路上行,忽見眼前出現一座水壩,這便是通往鎖羅盆的入口。踏上壩頂,隨後映入眼簾的便是荒廢的校舍與村屋,殘破卻壯觀。站在斷壁殘垣間,仍能感受到昔日人煙鼎盛的氣息,卻也瀰漫著幾分滄桑與神秘。
由鎖羅盆走向谷埔
離開鎖羅盆後,沿著山徑前行,經過漁護署標誌杆不久便抵達榕樹凹,村屋散落,顯得寧靜恬淡。續往亞公坳,再經山腰小徑下降至谷埔。此處村落依舊有人居,背靠尖光峒,前望沙頭角海岸,景色開揚。若時間尚早,可在谷埔士多稍作補給。
最後沿海岸小徑走至鳳坑,欣賞黃昏下的海面倒影,再步行至鹿頸,乘小巴返回市區,全程約15.5公里,需時約六小時。
景觀與特色
沿途景觀豐富,既有三椏灣與荔枝窩的清澈海景,也有紅樹林、魚藤與珍稀蝴蝶等自然生態。鎖羅盆本身則是文化與歷史的見證,水壩與校舍殘跡尤其耐人尋味。到了谷埔與鳳坑一帶,更能感受東北沿岸漁村的恬靜氣息。
交通與建議
起點為烏蛟騰,可由大埔墟港鐵站乘小巴20R直達;終點則於鹿頸乘小巴56K回粉嶺。途中三椏村、荔枝窩、谷埔與鳳坑均有士多補給,相對便利。若行程過長,可在三椏村折返烏蛟騰,或於荔枝窩取道分水凹至鹿頸縮短路程。
注意事項
此路線全程偏長,需具備良好體能。若選擇由亞公坳綑岸至谷埔,必須注意潮汐漲退時間。由於鎖羅盆村落荒廢,探索時宜多加小心,避免誤踏隱蔽遺跡。
結語:滄桑廢村的幽靜魅力
鎖羅盆雖然早已人去樓空,但村落規模宏大,遺跡仍保留著一份蒼涼的美感。走一趟這條路線,不單能飽覽新界東北的自然景觀,更能體驗時光流轉下的歷史痕跡。那份神秘與滄桑,正是鎖羅盆的獨特魅力。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so_lo_pun.php
專欄:綠洲Oasistr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