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甲崙:雞公山北側的隱世尖錐

名稱的多重解

馬甲崙位於西貢西,海拔315米,是雞公山北側的一座副峰。它的名字有多種說法:一說其形狀似當地人稱作「馬甲」的帶子;另一說原本土名為「馬牯撚」(譯音),後來被雅化為「馬夾崙」;亦有人認為,這名字其實源於客家方言的粗俗語,因其尖銳外型酷似男性生殖器官。無論哪一種說法,都反映出這座山峰的獨特形象與在地色彩

行程體驗:從榕樹澳直登尖

路線由水浪窩起步,沿企嶺下海的車道走至榕北走廊起點,再轉入引水道。經過警告牌後橫過引水道,沿梯級而上,即踏入雜亂卻引人入勝的小徑。初段林木茂密,需小心辨路;隨後登上小石台,開始進入最為陡直的攀升。這裡兩側只有短草,缺乏遮掩,必須專注上爬

再往上,山徑雖仍然陡峭,但有粗壯樹木可供攀扶。登上馬甲崙山巔後,二峰之間的斷崖令人心驚,卻也是這段路線的特色所在。遊人必須謹慎橫過,稍降後再急升,便能接上麥理浩徑第三段。續走至雞公山,再由山徑返回水浪窩,全程約三小時,長7.5公里

隱密荒徑中的壯觀展

馬甲崙的路線充滿挑戰,卻回報豐厚。途中可遠眺企嶺下海與船灣淡水湖,仰望時,尖銳的山峰直插天際,氣勢逼人。由山頂回望,可將畫眉山、大蚊山以及開丫峒的山形盡收眼底。與雞公山相比,馬甲崙少了行人喧鬧,卻多了一份探索荒徑的孤獨與野性

交通與安全須

起點及終點同為水浪窩,可乘巴士299X99號或小巴807B前往。沿途並無補給點,必須自備食水糧食。需特別留意,這條路線初段徑道模糊,後段則有陡直斜坡與險崖。部分路段設有繩索,但僅能作輔助,不可過分依賴。雨後山徑濕滑,炎夏叢林更因悶熱不宜久留,行者必須量力而為

結語:愛冒險者的理想舞

馬甲崙並非主流行山熱點,但其尖銳山形與隱秘荒徑,卻深具吸引力。對於熱衷探索、不懼艱險的行山者而言,這裡既能體驗攀登的刺激,也能飽覽企嶺下海與西貢群山的開闊景色。若只求輕鬆,攀登雞公山已足夠;若渴望挑戰,馬甲崙則是不二之選

 
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ma_kap_lun.php

專欄:綠洲Oasistrek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