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花嶺:歷史遺跡與邊境山徑的時光之旅

新界北的禁地高

紅花嶺標高492米,位處新界北沙頭角邊境,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山峰之一。昔日因鄰近邊境,西北面長年被劃為禁區,直至2012年起逐步開放,才讓公眾得以走近這片神秘之地。紅花嶺除了擁有廣闊山巒景觀,更以豐富的歷史遺跡和工業遺址聞名

軍事與歷史的見

行走紅花嶺,隨處可見二戰時期的防禦設施與倒塌的軍事遺跡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兩座麥景陶碉堡。這些建築於19491953年間建成,當年為防止難民湧港和應對邊境治安問題而設,結構特別,外型曾被稱為「麥景陶教堂」。現時雖已改為自動監察用途並圍封,但它們依舊矗立,成為香港邊境歷史的獨特標誌

礦山與村落的故

紅花嶺的西北面是蓮麻坑,因盛產山橙而得名。這裡有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村落,村中建築如葉定仕故居(法定古蹟)、蓮麻坑古橋、宗祠等,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。毗鄰的礦山則是香港曾經最大的礦場,主要開採鉛、鋅與黃鐵礦。雖然在1958年停運,但遺址仍然留有多個礦洞,其中規模最大的六號礦洞三口並列,洞內四通八達,現已成為蝙蝠棲息地並被列入保護。這些遺跡,見證了香港早期工業的興衰

行程特

紅花嶺常見的行山路線由下担水坑村出發,途經山咀村路,經軍事遺跡攀至伯公坳的麥景陶碉堡,再走至蓮麻坑礦洞,接着登上礦山碉堡,最後登臨紅花嶺山頂,下走禾徑山路至沙頭角公路,全程約11公里,需時4.5小時。沿途既能俯瞰深圳梧桐山與八仙嶺,也能穿梭於荒廢礦場和軍事建築之間,歷史與自然景觀交織

注意事

路段鄰近邊境,必須小心避免誤闖禁區。部分山徑崎嶇且不清晰,需有方向感和經驗帶領。礦洞區藏有深坑與通風井,並有倒塌風險,不宜深入。沿途無補給點,必須準備充足糧水裝備

結語:歷史與自然的交匯

紅花嶺不僅是登高遠眺的制高點,更是一條蘊含豐富歷史的特色路線。從二戰軍事遺跡到麥景陶碉堡,從蓮麻坑礦場到古老村落,這裡的每一步都走在時光的縫隙中。對行山愛好者而言,紅花嶺是一趟兼具自然風光與歷史探索的旅程,值得細味體驗

 

來源: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robins_nest.php

專欄:綠洲Oasistre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