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百年前的城界:維多利亞城界石行走記
從「四環九約」到維城界線
香港島在1841年英軍登陸後,逐步發展成殖民城市。1903年,港英政府正式劃定「維多利亞城」的界線,涵蓋今天的中西區、灣仔及銅鑼灣一帶。當時的華人稱這片城區為「四環九約」:四環指上環、中環、西環、下環,九約則細分至更小的社區單位。
為了標示城界,政府於山徑與道路旁豎立「CITY BOUNDARY 1903」字樣的花崗岩石柱,即「維多利亞城界石」。這些界石大多高約1.3米,頂部尖削,默默矗立至今,成為香港殖民歷史的見證。
路線:由銅鑼灣走到堅尼地城
這趟行程長約18公里,需時約5小時,路線由銅鑼灣地鐵站出發,依次探訪六座現存界石:
· 黃泥涌道界石:位於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,為此行的第一站。
· 寶雲道界石:健身徑入口不遠處,石面上仍清晰可見刻字。
· 舊山頂道界石:凌宵閣下方不遠,周邊山徑林蔭盎然。
· 克頓道界石:接近配水庫,四周環境靜謐。
· 薄扶林道界石:位於富林苑側的行人隧道口旁,因工程曾被遷移。
· 西寧街界石:原址於西寧閣內,現移至臨時遊樂場入口,為本線最後一站。
路途串聯起市區街道、寶雲道、舊山頂道及薄扶林道,既有鬧市繁華,也有山徑靜謐,城市與自然交替呈現。
行走之間的歷史觸感
每一座界石,都是時光的印記。它們不僅標誌着港英政府劃下的邊界,更承載了城市擴張的歷程。由銅鑼灣走到堅尼地城,不單是一場體能挑戰,更像是穿越百年的歷史旅程,讓人以雙腳丈量舊日的維城範圍。
注意與補給
雖然大部分路線位於市區,但寶雲道及克頓道一帶岔路繁多,需留意地圖。沿途可在山頂廣場及凌宵閣補給,克頓道高西郊遊區亦設有加水站。退出點包括寶雲道、山頂凌宵閣及克頓道,方便隨時結束行程。
結語:石柱之間的城與人
維多利亞城界石靜靜矗立了逾百年,見證了殖民時期香港由小漁港發展為現代城市的軌跡。行走於這些界石之間,既是一次都市遠足,也是一次歷史探索。對願意放慢腳步的行者而言,每一塊石柱,都是一頁可親觸的香港故事。
來源: https://www.oasistrek.com/city_of_victoria.php
專欄:綠洲Oasistr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