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除膽囊後怎麼辦?柏格醫生教你6個自然修復與保健方法
膽囊手術後的常見問題
柏格醫生指出,約有四成在手術後的病人仍然會長期出現腹瀉、便秘、腹痛或右肩不適等問題。這是因為膽囊雖被移除,但膽汁分泌與脂肪消化功能仍未恢復正常。許多人以為膽囊「沒用」,事實上它是肝臟的重要延伸,用來儲存與濃縮膽汁,幫助分解脂肪、吸收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及Omega-3脂肪酸。當膽汁不足時,不僅會出現消化不良,也會影響膽固醇代謝與腸道健康。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水飛薊產品
👉🏻:https://iherb.prf.hn/l/6noPkal/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為什麼切除後仍出現症狀?
手術後,肝臟雖仍會製造膽汁,但缺乏儲存機制,導致膽汁流入腸道的節奏不穩定。有些人因此出現腹瀉,而另一些人則因膽汁流動不順產生「膽泥」與消化停滯。女性、糖尿病患者、服用避孕藥或PPI類胃藥的人,因雌激素或酸度失衡,更容易出現膽汁代謝問題。
柏格醫生的6個自然修復方法
-
腹部反射按摩法
將手放在左側上腹部(膽囊位置的鏡像點),以深壓方式按摩幾分鐘,每天兩次。這能刺激胰腺分泌更多消化酵素,改善脂肪分解與腸道流動。 -
觀察大便顏色,評估膽汁分泌
若糞便呈灰白色或漂浮,代表脂肪未被完全分解,表示需要補充膽汁鹽。若大便過於稀薄,則要減少攝取量,以免腹瀉。 -
適度補充膽汁鹽(Bile Salts)
在餐後服用少量膽汁鹽能幫助脂肪消化。不過若已經腹瀉,應暫停或減量,改用其他方式促進肝膽循環。 -
增加胃酸分泌
胃酸能刺激膽汁釋放,幫助食物消化。若胃酸過低,可考慮補充鹽酸(Betaine HCl),以恢復正常酸鹼反應。 -
多攝取促進膽汁的天然食物
柏格醫生推薦:
水飛薊(Milk Thistle)——保護肝臟、促進膽汁生成。
甜菜根、蒲公英葉、朝鮮薊——增加膽汁分泌並協助排毒。
低碳水、中等脂肪飲食——避免高糖或低脂飲食造成肝臟負擔。
-
提升褪黑激素水平
褪黑激素不僅有助睡眠,還能保護膽管細胞、減少發炎。可多接觸自然紅外線光源(如日落、蠟燭、壁爐、營火)或保持良好睡眠環境,讓身體在夜間修復肝膽功能。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水飛薊產品
👉🏻:https://iherb.prf.hn/l/6noPkal/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重建膽汁流動,恢復自然消化力
膽囊被切除並不代表健康結束。柏格醫生強調,只要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肝臟與胰腺仍能接手膽囊的工作。從按摩刺激、營養補充到作息調整,這些自然方法能讓身體逐步恢復膽汁流動與消化能力,重拾舒適與健康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ZNn69GyjNg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