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植物肉 14 天,身體會變好還是更糟?柏格醫生揭開真相

「植物肉」真的比較健康嗎?
植物性肉類被包裝成「環保」、「低脂」、「乾淨飲食」的代表,不少人以為吃素肉就等於更健康。然而,柏格醫生提醒,這類產品的行銷說辭往往忽略了科學根據。過去支持「紅肉致癌」的研究,多屬觀察型問卷調查,證據薄弱。後續多項大型系統性研究反而指出,適量紅肉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之間,沒有明確的直接關聯
換言之,真正的問題或許不在於肉本身,而是我們所選擇的「加工程度」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草飼牛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p3jDobQ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植物肉的成分比你想像更「化學」
柏格醫生舉例分析幾款常見植物肉品牌的配方:

  • MorningStar(晨星):含有小麥麩質、大豆蛋白、玉米油、菜籽油、葵花籽油、麥芽糖糊精與馬鈴薯澱粉。
  • Beyond Burger(未來漢堡):含有菜籽油、改性澱粉、麥芽糖糊精與多種化學穩定劑。
  • Impossible Burger(不可能漢堡):加入經基因改造的大豆血紅蛋白(soy leghemoglobin),用以模仿真肉的「血色與香氣」。

這些成分看似「植物來源」,實際上卻是高度工業化的種子油、澱粉與化學添加物。經過多重高壓、漂白與除臭程序後,這些食材早已失去原本的營養,只剩人工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。

假肉與真肉,代謝差異高達 171 種化合物
根據代謝組學研究,植物性肉與天然動物肉之間,有171 種代謝化合物不同。這些差異不僅影響蛋白質結構,也影響胺基酸吸收、鐵與鋅等微量營養素的利用率。換句話說,植物肉不是「等同肉」的替代品,更接近「超加工食品(Ultra-Processed Food)」──熱量高、營養密度低,甚至會引起慢性發炎。

超加工食品:環保包裝下的健康陷阱
柏格醫生指出,植物肉雖標榜「不殺生」、「碳排放低」,但其背後的化學製程與種子油使用,對人體與環境都不一定更友善。種子油(如玉米油、菜籽油、葵花籽油)本身富含 Omega-6 脂肪酸,過量攝取會誘發胰島素阻抗與發炎反應,是現代慢性病的重要來源之一。

結論:植物肉不等於健康,真食物才是關鍵
若你連續吃 14 天植物肉,身體可能出現能量下降、脹氣、消化不良與營養吸收不足等問題。柏格醫生強調,最健康的飲食原則始終如一──選擇真實、原型、未過度加工的食物
真肉富含天然胺基酸、維生素 B 群與礦物質,是身體修復與免疫的重要來源;而「假肉」只是被塑造成健康的商品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草飼牛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p3jDobQ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「不要讓行銷取代科學,讓加工取代自然。」
這是柏格醫生對所有消費者的提醒。學會閱讀成分表,比追求流行更能讓你真正吃得健康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2-fqygVqCc&list=PLlWQQPXW0GbzIXpSEiG6EUMK0r-iyAYJ8&index=9
YouTube
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