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暈原來關耳石?一文認識「內耳結晶」+在家簡易動作與營養重點
眩暈為何反覆發作?
柏格醫生指出,多數突如其來的旋轉式眩暈,其實與內耳的「耳石」有關。耳石是極細小的碳酸鈣結晶,原本應貼在內耳某層凝膠膜上,像「鎮紙」一樣幫助身體感知方向與重力。當耳石脫落,漂到半規管內干擾毛細神經,就會出現「你明明冇郁,但世界喺轉」的錯覺,伴隨反胃、心口悶等不適。
研究亦發現,內淋巴液中鈣濃度偏高、以及骨質疏鬆人士,更易出現此類眩暈;而維生素D不足亦相當常見。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D3產品
👉🏻:https://iherb.prf.hn/l/QLGlROD/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先分辨是否「姿勢性眩暈」(BPPV)
常見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(BPPV)有三個關鍵特徵:
1)陣發性:某個姿勢觸發(例如轉頭、仰頭起身)
2)旋轉感:環境打圈、伴噁心
3)眼震:發作時雙眼不自主跳動
家中可做的Dix–Hallpike測試(最好有家人協助觀看眼震):坐在床邊,頭轉向一側約45°,迅速躺下讓肩胛壓在枕上、頭再後仰約30°,觀察是否誘發眩暈與眼震;左右各測一次,以辨別哪邊是「問題側」。如有頸椎病、近期頭部外傷或不確定情況,先諮詢醫護人員。
在家自助:Epley 操作(以右側為例)
目標是逐步把游離耳石「帶離」半規管。每步保持30–60秒或至眩暈減輕。
1)坐床邊,頭向右轉45°。
2)迅速躺下,肩胛在枕上,頭後仰約30°、仍向右45°。
3)把頭慢慢轉向左45°。
4)身體向左側翻至側臥,頭部保持朝下約45°(下巴微收向左肩)。
5)維持後坐起、頭再回正。
每日做一次,連續數日,直至症狀消退;左側受影響者方向相反。若眩暈劇烈、出現聽力下降、持續頭痛、神經徵象(口齒不清、四肢無力),即時求醫。
營養與代謝:為何耳石易「鬆脫」?
內耳淋巴液鈣含量偏高,會令脫落結晶較難被重新溶解與吸收。多份研究顯示,BPPV個案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比例明顯增加;年紀愈長、日照少、皮膚色較深或長期室內工作者,風險更高。
柏格醫生的重點建議:
- 維生素D3:可考慮以較高劑量起步(影片中提到每週一次合併劑量,如總量50,000 IU作為範例;日常常見方案亦有每日3,000–4,000 IU),但務必在醫護監察下按個人血液數值與病史調整。
- 維生素K2:與D3配搭,協助把鈣導入骨骼、減少軟組織沉積。常見比例為每10,000 IU D3 配 100 μg K2。
- 鎂:為D3多個酵素步驟的輔因子,亦有助鈣的動態平衡。
- 日常配合:足量蛋白質、阻力訓練與曬太陽(留意防曬與皮膚安全),同時管理骨質疏鬆的其他因素(維生素D/K2/鈣/鎂、負重運動、少煙少酒)。
香港人的貼士
- 長時間冷氣室與日照不足很普遍,冬季末至春季更易低D。建議每年驗一次25(OH)D與鈣、甲狀旁腺激素(PTH),用作個人化劑量參考。
- 有骨質疏鬆、長期少運動、飲食鈣/蛋白偏低者,發生BPPV的機會相對較高;同時做Epley+補足D/K2/鎂,較能減低復發。
- 做家用動作前,確認沒有急性頸椎問題/近期跌撞/中風警號;如曾做耳科手術或慢性中耳病,先問醫生。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D3產品
👉🏻:https://iherb.prf.hn/l/QLGlROD/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小結:雙管齊下,止暈兼防回頭
短期用Epley處理急性發作,長期則以維生素D3+K2+鎂及骨質管理,從「鈣代謝」與「耳石穩定」兩端着手,更能減少反覆發作。若症狀異常、伴隨聽力改變或神經學徵象,切勿自行硬撐,應盡快求診耳鼻喉科或內科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GxWOIhekv0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