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鬆別急著補鈣!柏格醫生揭露最大醫療誤區

「多補鈣」其實是錯的?

柏格醫生坦言,自己過去在臨床上曾經錯誤建議患者大量補鈣,這是他多年後最懊悔的一件事。
他指出,許多骨質疏鬆或骨質減少症患者被誤導,以為問題來自「鈣不足」,因此拼命服用碳酸鈣補充劑
但事實上,這樣做不但無法強健骨骼,反而可能導致動脈鈣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

研究顯示,每日額外攝取 500 1000 毫克鈣的成年人,
心臟病與中風風險分別增加約 20% 30%
另一項追蹤 19 年、涉及超過 6 萬人的研究更發現,
每日攝取 1400 毫克鈣者,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增加逾一倍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K2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rwPLgGj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為什麼補鈣會導致鈣化?

人體的鈣分為「細胞內鈣」與「細胞外鈣」兩種。
當細胞內的鈣過量時,細胞會出現壞死現象。
這些多餘的鈣質若無法被正確引導至骨骼,就會沉積在血管、關節或軟組織,形成所謂的鈣化

柏格醫生指出,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年人血管中都已有鈣化現象
這解釋了為什麼即使許多骨質疏鬆患者攝取大量鈣,他們的骨密度仍持續下降——因為鈣「走錯地方」了。

真正關鍵的營養:維生素C、鎂與K2

與其大量補鈣,不如著重於幫助身體正確利用鈣的營養素

  1. 維生素C
    • 維持膠原蛋白合成,是骨骼彈性與結構的基礎。
    • 嚴重缺乏維生素C會引發壞血病,導致「骨吸收」與「骨壞死」。
    • 柏格醫生建議每日攝取約 6000 毫克維生素C(分24次服用),直到出現輕微腹瀉為止,再減少劑量。
  2. 鎂(Magnesium
    • 是天然的「鈣通道阻斷劑」,可防止過多鈣滯留在軟組織中。
    • 幫助平衡神經與肌肉收縮,維持心臟節律穩定。
  3. 維生素K2
    • 負責「引導」鈣進入骨骼,同時防止血管鈣化。
    • K2缺乏被視為血管鈣化的最明確預測指標之一。

此外,攝取富含微量礦物質與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(如紅肉、雞蛋、乳酪)
能進一步促進骨骼再生與修復。

鈣補充的正確觀念

  • 鈣的來源應以天然食物為主,而非高劑量補充劑。
  • 少量乳製品(如起司)即可滿足需求。
  • 過量鈣會造成血壓上升、腎結石、血管硬化等問題。
  • 若需補充鈣,應同時確保胃酸充足,以利吸收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K2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rwPLgGj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重新思考骨質疏鬆的治療

骨質疏鬆並非單純的「鈣流失」,而是體內膠原結構受損、營養調節失衡的結果。
真正的關鍵在於恢復骨骼的自然代謝平衡,而非一味「加鈣」。
正如柏格醫生所說:「別再用石頭修補你的骨頭。」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gjv09aJpxU
YouTube
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