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脈斑塊不是壞東西?揭開身體自我修復的真相

斑塊,其實是身體的「創可貼」

柏格醫生指出,多數人一聽到「斑塊」或「膽固醇堆積」就感到害怕,彷彿那是心臟病、中風的代名詞。
但實際上,斑塊並非疾病的起點,而是身體修復受損動脈的反應結果

他解釋,當血管內壁細胞(稱為內皮細胞)受損時,身體會釋放免疫反應與發炎物質進行修補。此時,膽固醇、蛋白質與鈣質等成分會聚集在破損處,形成「斑塊」。
這些斑塊的目的不是阻塞血管,而是幫助血管癒合——就像在受傷的皮膚上貼上保護膜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C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7OOJyRN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問題根源不在膽固醇,而在「胰島素過高」

柏格醫生指出,血管問題往往從高胰島素與營養缺乏開始
長期攝取過多糖分與精製碳水,導致胰島素過高,會破壞血管內皮,使血管變得「滲漏」,引起發炎。
此外,維生素C不足、酒精攝取過量、壓力與營養不均,也會加速動脈損傷。

在這種情況下,細菌更容易入侵血管壁,引發免疫反應與炎症,進一步惡化循環系統健康。

為何「壞膽固醇」其實在救你

柏格醫生說,膽固醇被誤會太久了。
「壞膽固醇」(LDL)其實分為兩種:

  • A型(大而蓬鬆):不易黏附血管,對健康無害。
  • B型(小而密集):容易參與血管修復,通常在身體有傷口或炎症時出現。

也就是說,當身體偵測到血管受損時,BLDL 會趕赴現場「貼創可貼」,協助癒合。
因此,膽固醇升高往往是結果,不是原因。真正的元兇,是導致發炎與內皮損傷的生活習慣。

鈣化、蛋白質與膽固醇:修補過頭的後果

當血管長期受傷又持續發炎,修補過程會變得「過度」。
膽固醇與鈣質不斷堆積,形成硬化的斑塊。這時血管失去彈性,就可能引發高血壓、心臟病、中風或失智。
但若能在早期就控制胰島素、改善營養與抗發炎,這種「惡性修復」就能被逆轉。

身體修復鏈的真正順序

柏格醫生將全過程歸納為七個階段:

  1. 胰島素過高或維生素C缺乏
  2. 血管受損
  3. 細菌與毒素入侵
  4. 發炎反應啟動
  5. 膽固醇與蛋白質參與修補
  6. 鈣質沉積
  7. 動脈硬化與血壓上升

了解這個順序,就能知道——關鍵在於停止第一步,而非懲罰最後一步的膽固醇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C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7OOJyRN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結語:保護血管,從修復根本開始

真正的防病之道,不是盲目降膽固醇,而是穩定血糖、減少糖分、補足維生素C、維生素D與礦物質
只要讓血管不再受損,斑塊自然不會再出現。
柏格醫生提醒:「膽固醇不是敵人,而是身體在自救。」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LGeTjWwN_g
YouTube
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