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斷食為何會生氣煩躁?+「輕鬆斷食」不挨餓做法

為什麼剛開始斷食會怒躁?

  • 身體主要燃料有三種:葡萄糖、酮體、脂肪酸
  • 剛降碳時,身體開始產生酮體,但大腦只能用酮體或葡萄糖,不能用脂肪酸
  • 若你有長期胰島素阻抗,轉換效率差;此時血糖已低、酮體供應又未穩,大腦短暫「缺料」,就容易暴躁、焦慮、易怒、壓力耐受差
  • 兩條出路:
    1. 給時間適應,等到完全「代謝彈性」建立;
    2. 過渡期補一點酮來源(如 MCT 油、外源性酮體;較昂貴,選用即可)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電解質補充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rdEa43L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斷食其實很簡單:原則與節奏

  • 真正的斷食=不吃固體食物;水、茶、黑咖啡、補充品大多可搭配(嚴格水斷食除外)。
  • 用「飢餓感」決定進食時點
    • 早上輕微饑餓常是皮質醇晨峰造成,先觀察10–20分鐘;
    • 出現明顯虛弱、情緒低落、注意力掉線再進食。
  • 建立步驟(由易到難):

1.        降碳水,把零食拔掉,固定一天三餐、不加點

2.        每餐加足健康脂肪+大量蔬菜(鉀、鎂、纖維丁酸鹽,助控胰島素、降飢餓)。

3.        視飢餓感自然縮短進食窗:從兩餐到OMAD(一天一餐),循序即可。

  • 給身體3–4個月建立穩定酮代謝與「腦中清晰專注」的體感,不求速成。

不挨餓的小技巧

  • 電解質與鹽
    • 每日約1平茶匙海鹽(分次入餐或溶水飲);
    • 鉀、鎂(選高鉀電解質配方),減頭痛、無力、心悸。
  • B群/營養酵母:協助能量代謝,讓過渡更平順。
  • 茶飲:如梔子/山梔類抗氧化茶(影片提到「hudia/gardinia」),當作口慾替代。
  • 保持忙碌與外出活動:避免在家盯時間等開飯。
  • 餐前備餐:帶著可用的生酮正餐或加餐,以免「餓急亂吃」。

常見卡關點與修正

  • 蔬菜不夠鉀鎂不足,飢餓與抽筋更頻。請把「大份量沙拉/熟菜」當主角。
  • 脂肪不夠兩餐之間頂不住。加橄欖油、酪梨、雞蛋、堅果、草飼奶油等。
  • 太追求速度情緒與體能波動大。放慢、穩步縮窗即可。
  • 一開始就OMAD壓力過大。先3→2再考慮OMAD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電解質補充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rdEa43L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剛開始斷食會煩躁,多半是**「血糖已低、酮供應未穩」**的過渡期反應。降碳+補電解質+足量蔬菜與健康脂肪,循序縮短進食窗,就能不挨餓地把斷食做「輕鬆」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Qux3Apa4As
YouTube
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