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乾斷食」真可燃3倍脂肪?柏格醫生拆解短時段不飲水的減脂機制與風險

乾斷食是甚麼:短時間不吃也不喝

所謂「乾斷食」,是斷食期間同時不進食、不飲水。柏格醫生強調,他討論的是短時段(約12–20小時)的乾斷食,用作提升脂肪燃燒效率的工具,而並非長期或極端做法

理論基礎:當身體缺乏外來水分時,會更依賴把脂肪氧化產生「代謝水」;脂肪被燃燒的同時釋出能量與水分,變相迫使身體動用更多脂肪。部分研究與案例指出,短期乾斷食的脂肪動員度,可能較一般清水斷食更高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電解質補充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ngdD4yb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為何被稱為「高效減脂」:三個關鍵點

  1. 代謝水效應:沒有水分攝入,身體更依賴脂肪氧化供水,加速脂肪分解
  2. 胰島素更低更穩:在低碳、斷食環境下,胰島素維持較低,利於轉入脂肪作燃料
  3. 器官「減負」:短時段不進食、不飲水,可讓消化及腎臟暫時減壓,身體把更多資源調配到修復與再生流程(如自噬)。

誰比較適合嘗試:先打好脂肪代謝底子

乾斷食不是入門招。柏格醫生建議先做到:

  • 低碳或生酮飲食一段時間:令身體「習慣燒脂」;
  • 先熟習清水斷食:如16:818:6等,食慾與渴望已下降,再考慮短時乾斷食。

當你空腹不易餓、精神穩定、血糖波動少,再把斷食時段中的「飲水」抽走,身體較易適應,也較安全。

怎樣做:一步步實行的安全做法

  • 循序漸進:由12小時乾斷食開始,視乎狀態延長至14–20小時;不建議一開始長時間。
  • 選對時段與環境:安排在天氣較涼、活動量較低的日子;避免高溫、長時間戶外或大流汗。
  • 運動以輕量為主散步、伸展即可;暫避高強度訓練,以免額外脫水與壓力。
  • 結束乾斷食的「開齋」:先用少量溫熱流質(如骨湯)、電解質補充,再進容易消化的真食物每隔約4小時小量進食,讓腸胃漸進恢復。
  • 頻率:作為短期策略性工具,而非每日強行進行;按個人恢復狀況調整。

這樣做就錯:常見誤區

  • 一開始就長時間乾斷食:易頭暈、心悸、脫水風險上升。
  • 乾斷食配高強度爆汗運動:雙重脫水,負擔大增。
  • 忽視電解質:結束後不補充鈉、鉀、鎂,易抽筋、頭痛、疲倦。
  • 用來彌補暴食:乾斷食不是懲罰式節食;基本飲食仍需以低碳、全食物為主。

甚麼人不宜:先向醫護請教

若你有糖尿病需用藥、腎臟或心血管疾病、痛風、正在懷孕或哺乳、曾有飲食失調,或任何醫囑不宜斷食/限制飲水者,不建議乾斷食。

實操提要:香港生活版小清單

  • 前期:先行2–4週低碳/生酮+間歇性斷食,穩住食慾與血糖。
  • 嘗試日:選工作壓力較低或週末、冷氣環境,避免長途外出。
  • 監察:留意口乾、心跳過快、頭暈、尿量明顯減少、深色尿等異常,出現就立即終止,轉回清水與電解質補充。
  • 收尾:以湯水易消化蛋白與健康脂肪正常低碳餐三步走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電解質補充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ngdD4yb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重點提示

乾斷食是進階減脂工具不是人人必需。若你的低碳+清水斷食已帶來穩定進展,其實毋須強推乾斷食;若遇到平台期、且具備良好代謝適應,短時段、規劃周全地嘗試,才是聰明做法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Of-PO5kqVU
YouTube
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