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行銷真相:你以為在買食物,其實是在走進「地產陷阱」

超市賺錢靠的不是食物,而是貨架上的「黃金地段」

超市其實不只是賣食物的地方,更是一門房地產生意。店內大部分的利潤並非來自產品加價,而是來自品牌支付的「貨架費」(slotting fees)。這些費用讓品牌能將產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──例如視線平行的「黃金區」,銷量可高出8倍。一個商品想佔據這樣的貨位,每年可能得支付10萬至100萬美元甚至更多

超市平均利潤僅1%3%,因此要靠「地段出租」和動線設計賺錢。店內約有四萬種產品,目的是讓顧客在有限的購物時間內,經過盡可能多的貨架,增加衝動購買的機會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q3kaQOe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刺激購物慾的心理與環境設計

超市內的動線、氣味與顏色,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:

  • 動線方向:大多為逆時針設計,迎合右撇子(約八成顧客)的自然視覺焦點。
  • 氣味行銷:利用人工麵包香或柑橘味,提升銷售量最高可達23%
  • 地板材質:在高利潤區域改變質感,讓顧客下意識放慢腳步。
  • 顏色策略:藍色象徵信任、紅色代表促銷、綠色給人「天然新鮮」的印象。
  • 社會認同標籤:如「最暢銷」、「顧客最愛」,可令銷售增加約19%

此外,超市常將熱賣特價商品放在最裡面,迫使消費者走遍整間店。酒區播放法國音樂,法國酒銷售可上升15%。甚至會刻意減少貨架上存貨,製造「稀缺感」促使顧客搶購。

高利潤戰場:穀物與結帳區

早餐穀物區是超市的「黃金地段」,利潤高達45%。品牌為了搶得好位置,甚至為了讓兒童產品放在「孩子視線高度」,付出更高費用。

結帳區同樣是利潤重地:

  • 16% 的總銷售額來自結帳台附近。
  • 品牌平均每年需支付至少100萬美元才能進駐此區。
  • 87% 的衝動購買發生在顧客看到收銀員前三秒內。
  • 每多等一秒結帳,衝動購買機率上升38%

同時,「牛奶」等低價商品被刻意放在店後方,引導消費者穿越整個超市。而走道盡頭的「Endcap」貨架位置同樣昂貴,專門擺放高利潤商品。

定價與支付方式的操控

  • 將價格標為 $33.99 而非 $34,可令銷量增加24%
  • 使用信用卡付款的人更容易購買垃圾食品,因此收銀區周邊往往擺滿糖果與零食。
  • 超市內高達 83% 的熱量來源都是「超加工食品」

這些產品中的糖與澱粉會觸發大腦獎勵機制,帶來與藥物相似的成癮感。

包裝與標籤的誤導

一款標示「Always Organic、無人工香料或色素」的零食,實際含有78克碳水化合物與42克糖分,成分中滿是糖漿、澱粉與棕櫚油。許多產品會分拆不同糖類名稱以降低在標籤上的排名,使消費者誤以為糖含量不高。

另外,「強化」或「添加維生素礦物質」的字眼看似健康,實際只是添加微量合成維生素,彌補在加工過程中流失的營養。這些產品追求所謂的「幸福點(Bliss Point——糖、鹽、脂肪比例恰到好處,讓人欲罷不能。

所用的脂肪多為植物籽油(不飽和脂肪),與包裝上呈現的蔬菜形象完全不同。

如何避免被超市「設局」?

  • 不要在飢餓或疲倦時購物
  • 不要帶小孩一起去
  • 帶著購物清單並嚴格遵守,只買所需物品;
  • 盡量在超市外圍區域購買(通常是蔬菜、水果、肉類、乳製品),避開中間的加工食品區

超市是精心設計的「行為實驗室」,約83%的熱量都來自超加工食品。懂得辨識這些陷阱,才是真正保護自己與家人的第一步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q3kaQOe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結語:在超市中保持清醒,拒絕被設計的消費慾

超市的布局、氣味、顏色乃至音樂,都是經過心理學與行銷學設計的結果。消費者若能有意識地控制購物習慣、遠離加工食品,就能打破被操縱的消費模式。真正的健康與理性,不在貨架上,而在你的選擇之中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eQVR2hEC2Y
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