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鉀與電解質:為何你總是乏力、抽筋、心悸?

每日需要多少鉀?電解質又有甚麼用?

影片指出,人體每日需要接近5克(4,700毫克)鉀,相當於約710杯蔬菜。由於體內98%鉀位於細胞內,一旦血液(細胞外)檢出偏低,代表整體儲備已相當不足。

低鉀常見症狀包括:疲勞、腿部抽筋、無力、便秘、心律不整(如心房顫動)、心悸,以及血壓偏高。

低鉀常見原因:利尿劑(常用於降血壓)、高皮質醇(壓力或類固醇)、腹瀉、嘔吐、飲食鉀攝取不足;酮飲初期(易出「酮流感」、頭痛等,通常需更多鉀/電解質/維他命B);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(高胰島素會耗損鉀並阻礙鉀進入細胞);鹼中毒(血液過鹼)亦常與低鉀並存,兩者症狀幾乎相同;精製糖與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會消耗鉀。影片重點:補足鉀,並處理以上引致低鉀的因素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高鉀型電解質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KzVj05O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甚麼是電解質?為何與「電」與能量有關?

電解質是帶電的礦物質離子,可在水中導電,讓身體形成電流以驅動生理功能。影片以蒸餾水示範:未加入電解質無法導電;加入電解質粉攪拌後,電路即完成、燈亮起。

電解質在身體的作用

  • 神經傳導:影響心臟起搏系統、各類神經症狀與壓力感。
  • 肌肉功能:日夜抽筋、肌力不足。
  • 體液移動與水合:鈉鉀失衡可致水腫或脫水。
  • pH調節與酵素啟動:如胃酸不足會影響消化酵素作用。
  • 能量生產鈉鉀幫浦讓細胞如電池儲電,約30%能量依賴此機制;鈉易攝取,鉀需求量高,較難從飲食滿足。

電解質不足的常見感覺:虛弱、疲勞、腦霧、脫水、心悸、頭暈(與血容量、血壓相關);低鉀與高血壓關聯明顯,夜間腓腸肌抽筋亦常見於低鉀。

造成電解質不足的情況:精製碳水與糖(滯鈉、卻耗鉀鎂鈣等)、利尿劑、壓力(高皮質醇)、隱藏味精(次日水腫,可用補鉀把多餘鈉推出)、喝過量清水(稀釋電解質,嚴重可致低鈉)、嘔吐腹瀉、糖尿病、出汗運動等。

「運動型」與「日常型」電解質怎樣選?

影片把電解質分為兩類:

  • 運動型:補汗流失的礦物,鈉較高
  • 日常型鉀含量高、鈉較低;不運動時使用較合適。若運動時仍用日常型,需額外加海鹽補鈉;反之在日常用運動型高鈉配方,容易水腫。

影片列出三款運動電解質的數據對比:

  • Gatorade:鉀75mg;鈉270mg;含糖與葡萄糖(dextrose,每瓶34克糖;另含磷酸鹽
  • Powerade:鉀35mg;鈉150mg;含果糖21克糖;亦含磷酸鹽
  • Dr. Berg’s Sport Electrolyte:鉀1,000mg;鈉500mg無糖,以有機甜菊與天然香料調味,標示5種電解質與微量礦物;影片強調不含隱藏麥芽糊精

為何鉀這麼重要?與減重、脈搏、肝醣有關

影片指出,鉀有助:

  • 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糖調節(有利減重)。
  • 脈搏與血壓(低鉀時脈搏與血壓傾向升高)。
  • 肝醣存儲:每個葡萄糖分子聚合成肝醣時都需鉀,且肝醣伴隨大量水分。因此剛開始酮飲時,隨肝醣與水分釋出,鉀也會流失,這就是首週至兩週水重下降與電解質需求上升的原因,建議同步補電解質

當心隱藏的「糖」:麥芽糊精檢測法

影片提醒,部分產品的天然或人工香料可能含麥芽糊精(雖分類為澱粉,但升糖指數高於葡萄糖)。簡易自測法:將電解質粉溶於水,滴入碘酒,若變紫多半含澱粉(可能是麥芽糊精);維持碘的黃色則較可能不含澱粉。

何時、喝多少?

影片最後提到:運動型電解質以單包條為一次用量;日常或運動使用,按前述原則與流汗程度調整,運動時選較高鈉,不運動時選較高鉀、低鈉,或補充海鹽作平衡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高鉀型電解質粉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KzVj05O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結語:補足鉀、懂選電解質,身體「電力」才夠穩

影片核心訊息很直接:多數人鉀攝取遠低於需求,易引發疲勞、抽筋、心悸與血壓問題。理解電解質在神經、肌肉、體液、pH與能量上的角色,依情境(運動/日常)挑對配方、留意隱藏糖與麥芽糊精,並在酮飲初期與高壓、腹瀉嘔吐、出汗多等情況下主動補足鉀與電解質,才能真正把身體的「電力系統」穩住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A9VFaL3KkQ
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