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鬱症是病嗎?從症狀到腸腦軸的關鍵線索

憂鬱症是病嗎?從症狀到腸腦軸的關鍵線索

重度憂鬱如何被診斷

影片指出,重度憂鬱以九項症狀作準,必須同時具備五項或以上,且必包括「抑鬱心情」或「對事物失去興趣/愉悅感」。其餘症狀包括:食慾或體重增減、睡眠增減、疲勞無力、無價值感或不恰當的罪咎、專注力下降、激動或動作/思維遲緩,以及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念頭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益生菌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deBDJe4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主觀量表之外:更客觀的檢視

影片強調,目前缺乏可定位身體異常的客觀檢測(如血檢、影像)來斷定憂鬱是否為「疾病」。因此建議同時評估較客觀的因素:飲食對血糖與情緒的影響、維生素D、睪固酮、甲狀腺與維生素B1的水平,以及睡眠品質。影片分享個案以心率變異度(HRV)顯示嚴重「平坦」的自律神經反應,實際問題更接近極度疲憊而非單純情緒病。亦提到萊姆病、EB病毒、貧血、慢性疼痛與發炎等皆可導致疲憊與低落。

腸腦雙向通訊:情緒的微生物密碼

影片指稱,腸道擁有大量神經連結大腦,微生物能製造GABA、多巴胺、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,也合成多種B群;腸道發炎會直接拉低情緒。進一步指出,部分抗憂鬱藥(影片列舉AbilifyNorin)會抑制益生菌生長;而SSRI與血清素相關,卻可能降低腸道菌相多樣性、改變菌群並增加發炎,反而提升對藥物的依賴。

三招由腸道出發

影片建議,憂鬱或焦慮者可著手於腸道健康:補充優質益生菌、日常加入發酵蔬菜(如泡菜、德式酸菜、醃菜)與發酵乳品(如克非爾、保加利亞優格),並配合斷食。

綠茶與情緒:由數字說話

影片提出,綠茶為未發酵茶,含多種活性成分,被視為適應原,影響前額葉、伏隔核與海馬迴,有助壓力調節與認知。片中引用數據稱,每週三杯可降低21%憂鬱風險;每日四杯較一杯,降幅可達51%。綠茶中的L-茶胺被指有助情緒穩定、改善憂鬱、睡眠與神經再生,並具抗癌、抗菌、神經保護與可能逆轉年齡相關認知缺損等效應;同時或可調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。

運動、維生素D與斷食

影片稱,運動可與部分藥物相當,長期持續成效更佳;高強度間歇(短衝刺+長休息)被建議為首選。另主張每日至少攝取20,000 IU維生素D有助情緒;並分享個案以斷食改善重度憂鬱的經驗。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益生菌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deBDJe4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結語:把焦點放回身體與腸道

影片總結,與其只以主觀症狀定義憂鬱,不如同步檢視飲食、營養、睡眠、自律神經與腸道微生物。從腸腦軸切入、配合運動、日照與斷食等生活策略,或能為情緒帶來關鍵轉折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6cOtuHPEjQ
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