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水唔等於補水!香港人必識的「水份補充+電解質平衡=真正水潤」真相懶人包

飲水唔等於補水!香港人必識的「水份補充+電解質平衡=真正水潤」真相懶人包

你以為每日飲夠水就代表身體水潤?Dr. Eric Berg 解釋,真正補水唔止係水量,仲要睇電解質比例、飲食習慣、糖分攝取、甚至你飲咩水。以下係完整拆解: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鉀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8jD3PbJ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 

🧠 飲水最大誤解:以為「有液體=有補水」

  • 美國人平均每日只飲 4.3 杯清水
  • 其他液體包括:汽水、咖啡、酒、茶、果汁、奶全部唔等於補水
  • 咖啡因+糖分=利尿+鎖水反而令身體更乾

⚠️ 咩飲品會令你「越飲越乾」?

  • 咖啡/茶/汽水咖啡因利尿排走水份
  • 🍹 果汁/汽水/酒糖分鎖水水份被困住唔能用
  • 🍷 酒精強烈利尿第二朝醒來口乾頭痛=脫水

👉 每粒葡萄糖會鎖住 3 粒水分子水份被困喺肝糖中唔能用

🧂 真正補水=水+電解質

  • 鈉(Sodium)+鉀(Potassium)+鎂(Magnesium)=電解質三寶
  • 鈉幫助細胞保水但要有足夠鉀去平衡
  • 理想比例:鉀:鈉=21
  • 飲水太多但無補鈉可能導致「低鈉血症(Hyponatremia)」

🌀 常見脫水症狀(即使你有飲水)

  • 頭暈、疲倦、低血壓、站起身時眼花
  • 頭痛、心跳快、口乾但唔渴
  • 腎上腺疲勞特別想食鹽
  • 做生酮/斷食/出汗多電解質流失更快

正確補水方法

  • 每日飲 2–3 公升清水(約 8–12 杯)
  • 加入海鹽/電解質粉/檸檬/蘋果醋幫助吸收+保水
  • 做運動/出汗多要加鈉+鉀
  • 生酮人士/易有腎石者更要確保尿液唔過濃

🧾 結語:唔好再以為「飲水=補水」,識得補得啱先至真正水潤

由今日開始,一個電解質導向的補水習慣、一個針對性飲水策略、一個由細胞出發的水份平衡方案,為你身體打好底線!

唔好再被「每日八杯水」迷思困住,識得飲得準、補得清、養得深,先至真正健康!💧🧂⚡

 

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鉀產品

👉🏻https://iherb.prf.hn/l/8jD3PbJ/

高質唔一定要貴!過百款iHerb產品,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,仲閃電8小時到貨!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W3xWZ211qY

Youtube專欄:柏格醫生中文 健康知識

返回網誌